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的多维作用
摘要:城市是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在表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得到飞速的提升,城市也在此影响下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居民的生活也得到了便利。虽然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无数的好处,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损失的东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绿化率不断降低、居民生活质量不停下降,这是急需弥补的“过失”,亦是城市发展的诟病。这个时候城市公园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从宏观角度调整城市绿化率,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的多维作用展开谈论,旨在指明城市公园的作用,帮助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平衡、居民生活质量、空气质量
大数据时代下,各行业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教育、医疗、房建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不断革新自我,突破难题,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城市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无论是人居环境、城市服务系统、道路交通都越来越好,但是伴生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城市的绿化不断减少、空气质量下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减、城市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层出不穷,急需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调整发展方向,促进人与生态的平衡、稳定发展。
一、城市公园概念分析
在城市发展生态失衡的大背景下,城市公园应运而生,为调节城市生态、促进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公园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场所[1],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促进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其主要作用是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和举办文化活动等,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存环境、防灾减灾、美化城市,同时也兼具着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发展、缓解城市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的重要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减少的重要部分。
二、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城市公园对城市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城市与自然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
城市公园位于城市角落的广场绿地,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住舒适性所建设的广场绿地[2]。城市公园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地率,让绿植、树木等自然景观融入城市中,为科技化、数据化的城市带去一抹绿色,给冰冷的城市带去一丝清明。绿化率的提升,不仅可以加快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同时,也可以帮助城市利用自有条件搭配绿植景观,打造一个宜居、绿色的新型城市,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更好落实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
城市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物种灭绝、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生存领域减少等问题不绝于耳,自然灾害、动物求助的事件也是时刻在提醒我们生态环境的情况不容乐观,急需强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公园就是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城市公园建设可以增加生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稳定城市生态系统,并通过绿植等不断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谋求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
三、城市公园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城市公园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也能够增加居民的视觉感受,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居民生活高质量需求的重要途径。
城市公园的增加,可以增加城市中的绿植数量,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可以更快地净化空气,促进二氧化碳的消耗,提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在中职教育场所,由于是学生集聚之地,空气中氧气消耗过快,往往空气质量不好,并且学校里大多都是建筑,这时候的城市公园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的绿植比例,加快净化空气,提升学校的空气质量,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宜居的学习环境。
城市公园也可以改变城市风貌,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从传统角度来说,城市的风貌主要是表达城市的发展、人文、科研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却忽视了城市的风貌建设,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城市绿化很少,风貌很差,居民的居住感受非常不理想,而城市公园就可以改变着一现状,可以通过城市公园降低城市建筑密度,提高居民的居住感受,让城市不再压抑,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
四、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的案例
(一)案例选择标准
选择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中的评估案例时,应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第一,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即选择的公园绿地应能反映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城市公园特征。第二,案例应具有完整的历史数据和现有的监测数据,以便进行有效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第三,选择的案例应涵盖不同城市环境,例如不同气候条件、城市规模和绿地布局,以便评估生态效益在各种条件下的表现。最后,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到公园绿地的维护和管理情况,以了解这些因素对生态效益的实际影响。通过这些标准的选择,能够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二)具体案例分析
根据上海市生态空间建设和市容环境优化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2011年至2023年,上海城市公园数量由的153座增加至477座;
2012 年至2023 年,上海市绿化覆盖面积从13.4405公顷增加至17.77万公顷;
2002年至 2023 年,上海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的6.3㎡增加9.2㎡;注:2014年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原先的根据非农户籍人口计算调整为根据常住人口计算。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现,2013 年至2023年间,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的62μg/ m³下降至的28μg/ m³;
结果显示,市民对公园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尤其在空气清新和避暑方面评价良好。
此外,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综合这些数据,上海市中央公园在空气质量改善、温度调节和水文效益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生态效益。
(三)评估结果与讨论
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市城市公园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其显著的生态效益。空气质量改善方面,通过上述数据对比能叫清晰的看出,绿地对空气净化具有积极作用。在温度调节方面,公园有效降低了热岛效应,使周边区域的气温相对较低,提高了居民的热舒适度。水文效益方面,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成功减轻了城市内涝问题,提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然而,评估也发现公园的维护和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如植被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区域的生态效益未能充分发挥。总体而言,该案例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以发挥其最大生态效益。
四、总结
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城市公园不仅可以平衡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修复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居住压抑感,提高居民的居住感受,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人入住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思吟,王嘉欣,邰小雨. 基于生态平衡视角的城市公园水体自净化策略分析 [J]. 科技与创新, 2024, (07): 164-166. DOI:10.15913/j.cnki.kjycx.2024.07.047.
[2]莫燕. 生态平衡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水体管理措施 [J]. 现代园艺, 2022, 45 (19): 178-180. DOI:10.14051/j.cnki.xdyy.2022.19.052.
[3]范嘉敏. 生态平衡背景下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策略探讨 [J]. 南方农业, 2022, 16 (02): 61-63+76.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20.
[4]张翰. 生态平衡视角下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 [J]. 智能城市, 2021, 7 (02): 39-40. DOI:10.19301/j.cnki.zncs.2021.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