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智能测试仪器的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志军 罗伟明 魏炯辉 王景娜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64期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电力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电力系统的运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测量设备等,承担着系统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职责。然而,传统的测试方法往往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准确性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电力系统对可靠性与实时性的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智能测试仪器的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测试技术,涵盖测试原理、方法、流程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智能技术提升电力设备的测试效率与可靠性,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二次设备;智能检测;电力系统;测试仪器;技术研究

近年来,智能测试仪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测试技术变革。这些仪器拥有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高效、实时地进行设备状态监测与性能评估,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效率与准确性。基于智能测试仪器的测试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可以快速识别设备故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一、智能测试仪器的技术发展

(一)智能测试仪器的定义

智能测试仪器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的测试工具。这类仪器不仅能够完成传统测试仪器的基本测量功能,还具备自主判断、分析和决策的能力。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与智能化发展,智能测试仪器应运而生,成为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安全性及自动化水平的关键工具。

当前,智能测试技术正在迅速发展。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测试仪器的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增强。这使得测试过程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更扩展到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存储与共享,实现了跨区域数据监测与管理[1]。此外,人工智能(AI)的引入,使得智能测试仪器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推动了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二)智能测试仪器的主要特点

智能测试仪器的几个主要特点使其在电力系统中具备明显优势,首先是高精度,智能测试仪器通过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对电压、当前及频率等参数的精准测量。这种高精度测量能力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其次是自动化。智能测试仪器能够自动执行测试流程,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通过预设的测试程序,仪器能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报告生成,显著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此外,自动化的测试流程也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数据分析与决策,而非繁琐的操作过程。最后是信息化。智能测试仪器通过网络和云平台的集成,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远程监控。这一信息化特征不仅方便了数据共享与整合,还使得不同区域或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与分析。

二、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测试技术

(一)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测试技术主要基于测量原理和信号处理概念,测量原理是指通过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手段,对设备运行状态、性能参数等进行量化的过程。传统的测量原理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基本量的直接测量,然而在现代智能测试仪器的帮助下,测试技术逐渐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仪器能够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采集技术,实时获取数据,并通过内置算法进行快速处理。

在信号处理方面,数据采集后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以去除噪声、提升信号质量,并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信号的滤波、放大、采样和转换等。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和数据挖掘等方法,测试技术不仅提高了测试精度,还使得设备的状态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诊断,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常用测试方法与手段

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测试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与手段主要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功能测试:此方法主要用以验证设备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启动、故障保护、报警功能等。功能测试通常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环境,检查设备对特定输入信号的响应,例如提供不同状态下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观察控制保护设备是否能正确响应[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旨在评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针对不同类型的二次设备(如继电器、保护装置等),性能测试涉及测量其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测量误差、反应时间和负载能力。这类测试可以通过施加已知的输入条件,并记录其输出结果,与预设的性能标准进行比较,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行业标准。

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则关注设备在长时间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加速老化试验、冲击试验和过载试验等,评估二次设备在恶劣环境或极限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可靠性测试的结果有助于判断设备的寿命和维修周期,从而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提供保障。

三、基于智能测试仪器的测试方法研究

(一)自动化测试流程设计

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测试中,自动化测试流程的设计是提升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首先,整个测试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阶段:准备阶段、测试阶段、数据处理阶段和结果评估阶段。

准备阶段:根据设备的类型及其运行标准,确定测试的目标和参数设定,同时准备所需的测试工具和设备,包括智能测试仪器和相关连接线缆。此阶段确保测试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

测试阶段:通过智能测试仪器对二次设备进行自动化测试。测试仪器将按照预设的程序和参数启动并执行操作,例如自动测量电流、电压和频率,并记录各种状态下的设备反应。此过程通过仪器内部的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数据采集过程。

数据处理阶段:测试数据将自动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在该系统中进行初步的数据清洗和格式转化,确保数据信息完整无误。这一阶段还可以使用智能算法检测异常数据,以提高数据的有效性[3]。

结果评估阶段:最后,系统将根据预定的评估标准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包括关键指标的合格与否、性能分析以及可靠性评估的结论。这一阶段的输出为后续的决策和维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是智能测试技术的核心环节,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现代智能测试仪器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实时采集二次设备的运行数据。其中,数据采集技术的选择应基于设备的特性和测试需求,例如高频信号测量的需求,通常采用高速采样技术,以捕捉瞬态数据。

数据处理则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分析信息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信号滤波和特征提取。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识别出关键特性和趋势,通过对数据的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供设备运行的深刻洞察和故障预警。

(三)测试结果的评估与分析

测试结果的评估与分析是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测试的最后环节,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维护决策和运行安全。首先,通过结果比对,将测试数据与设备的性能标准、历史数据或行业基准进行对比,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符合预期。例如,保护设备的动作时间和实际运行参数应与标准规范进行比对,以确定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其次,误差分析是评估结果的关键步骤[4]。通过计算测试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分析其原因,识别潜在的故障和性能问题。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标准差计算等,这不仅有助于发现设备的具体缺陷,还可以为技术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

基于智能测试仪器的结果评估与分析方法,为故障诊断和设备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通过准确的比对和误差分析,实现了对设备性能的有效评估,这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未来的维护与优化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测试仪器的应用将在电力行业变得愈加普遍。

参考文献:

[1]叶远波,章昊,王同文,等.基于边缘物联的电力系统二次继保设备测试管控技术[J].中国电力,2023,56(7):156-162.

[2]张云凤.基于边缘物联的电力系统二次继保设备测试管控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10).

[3]秦展鹏,胡红旗,张朋举.电力系统电气二次设备检修技术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4,65:231-233.

[4]史新新.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监测方法研究[J].电器工业,2022(10):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