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的创编思路与探索

朱光霞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48期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南小学 4125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本领。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编写适应性较强的小学数学教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如何编创高质量、创新力强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创编思路;探索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材创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同时也需要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本文将从新课标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材的创编思路与探索。

一、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创编思路

(一)突出核心素养,强化基础知识的系统性

关于新教材的设计,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需要更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这一章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后续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由浅入深,从基础概念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同时,应通过实例和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全面培养数学素养的目的[1]。

(二)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面对新教材的设计,我们不仅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更要紧密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现代数学教育应当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实际意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或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新教材还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性,通过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小组探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加深理解并增强运用能力。

(三)强调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新教材在设计时,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认识立体图形》为例,教材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主动发现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材创编策略与探索

(一)优化教材结构

新教材的结构设计在数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新教材的结构设计必须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初学者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新教材应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这种由浅入深的设计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适应数学的难度,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教材内容的组织不应过于跳跃,而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顺畅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另外,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也是新教材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2]。

(二)丰富教材内容

新教材不仅要覆盖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概念,还应该多角度展示数学的魅力和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只是纯粹的逻辑和计算,它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技能。因此,新教材在涵盖基础概念、计算方法、几何图形等核心知识的同时,还需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旨在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使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得生动而有趣。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结合形状和图案的学习,我们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何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教材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互动元素

新教材除了教授基础数学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材可以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3]。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在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此外,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教材中还可以设置互动栏目,如“想一想”“试一试”等。这些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在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材的创编思路与探索应注重突出核心素养、时代性和实践性、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面。同时,应通过优化教材结构、丰富教材内容、强化互动元素等策略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展望未来,小学数学教材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和创新发展。因此,教材创编人员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活动标准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6).21-25.

[2]崔允漷.深度教学的逻辑:超越二元之争,走向整合取径[J].中小学管理.2021,(5).

[3]翟婧仪.大单元教学思考与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21,(12).80-8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