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王莉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60期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215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高中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学校和教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强化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本文分析了“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加强作业设计、家校合作、开展课后服务等应对措施,旨在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双减”政策;高中数学;课后服务

引言

2021年7月,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负增效”,即通过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同时要求学校加强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这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政策要求,确保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依然能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1“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育的影响

1.1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在作业量和校外补习方面的负担。在过去,高中学生往往需要完成大量的数学作业,甚至在课外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这种学习压力不仅导致了学生的疲劳和厌学情绪,还限制了他们在课外时间的发展和兴趣培养。政策实施后,学校和教师被要求控制作业量,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意味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同时,作业的内容也要更加精炼,以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增加作业量。

1.2 家校合作模式变化

“双减”政策的实施也对家校合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家长往往通过报辅导班等方式为孩子“加餐”,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或增强竞争力。然而,随着政策的推行,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的责任增加,家校合作的模式也需要随之调整。政策要求学校在课后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减轻家长的辅导压力,这就需要家校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渠道,确保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孩子的学习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家长和学校需要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1.3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和即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也被进一步要求提升。课堂不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场域。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2“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育应对措施

2.1 加强作业设计

首先,在作业的数量上,教师应严格控制总量,避免过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作业设计应以学生的理解与巩固为核心,突出重点知识的练习,摒弃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确保每一道题目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学习价值。其次,在作业的质量上,教师应注重作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探究性任务和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应用题、研究性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2 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和家长必须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首先,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建议和指导,如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等。其次,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减少对校外补习的依赖,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减轻学习压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共同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除了学业成绩外,学校和家长还应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和能力培养,支持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种全方位的合作,将有助于实现“双减”政策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3 开展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在校内得到更好的学习支持和发展机会。课后服务的开展不仅是减轻家长负担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学科辅导、兴趣小组、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在课后时间得到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通过开设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辅导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课后服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课后辅导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服务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支持。同时,教师应在课后辅导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最后,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定期评估课后服务的效果,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这种灵活的课后服务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提升,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结束语

“双减”政策对高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通过加强作业设计、家校合作、课后服务,学校可以有效应对“双减”政策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梦奇.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D]. 洛阳师范学院, 2024.

[2]陈志刚. “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解决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4, (12): 74-76.

王莉

1980年7月,女,江苏苏州,大学本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