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手工作坊”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对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推出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为其提供有利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潜能,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大学手工作坊模式,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补充,为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路径。本研究是以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手工作坊”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下,对大学生能力的现状、优势、挑战的探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手工作坊;创新思维;实践探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基于手工作坊的工艺产品在经过代代传承的手艺后,展现出了精致优美的一面,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使大学生认识到手工作坊所传递的工匠精神促进中华文明繁荣兴盛的作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豪感,同时增强对工匠型工作的认同感,使其能主动寻求和参与手工作坊的实践,在实践中对传统工艺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手工作坊模式的调研,结合政策与实践的要求,对高校“手工作坊”模式下实践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一、手作工坊模式概述
(一)大学生手工作坊模式的定义
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模式是以1-10人为生产力,生产以无法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和定制生产为主,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但产品质量高,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个性化特点。手工作坊模式纯粹依赖于操作者的娴熟的个人技艺和个人劳动经验,管理上以师傅的个人智慧制定的
行业规范来进行管理。当下大学手工作坊的推出,以工艺美术类手工作坊为例,大多是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延续,产品中融合了非常强烈的个人艺术特色,以个人或者团队为生产力的工作室模式。
(二)大学生手工作坊模式的发展阶段
最早手工作坊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产物,部分制造技能突出者慢慢形成专职工匠,制造工具从自用转向交换的一种模式。学校手工作坊是由最初的手工社团演变而来。社团虽然凝聚了志趣相投的学生团体,但是社团的管理主要是靠学生自身,主要以个人兴趣为支撑,很难保证社团中手工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当下学校中手作工坊的发展,是对传统班级制度的补充,也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良好体现,更是对社团模式的高质量升级。手工作坊是由专业老师带领专业突出的学生而分离出来的一种团体发展模式。此种模式既能利用好课外时间,同时又延续了课堂教学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技能。以工艺美术为例,工艺美术有漆艺、陶艺、纤维编织等专业课程,如果学校在无法满足对每个专业方向进行成班教学的情况下,手工作坊模式是对学校现有教学条件最好的补充。手工作坊可以吸纳针对某一门或两门方向课程感兴趣的学生,由专业老师带领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专业潜能,更早的了解产品与社会对接的过程。
二、手工作坊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
2.1符合“双创”比赛项目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广大民众积极地投身到了创业中。指导文件中针对高校主体提出的创新创业指导思想,即涉及创新类技术成果的转化扶持,又涉及创业类项目的企业化运作,这其中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双创”的参与者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和创业成效。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结合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新兴品牌创新等主题,参与实践了许多符合手工作坊模式的双创项目。不同于大工业生产的模式,这些项目通常致力于在手工制作和设计层面的精致类产品和文化的创新类产品,渗透着原创者设计理念以及文化传承升华的使命感。手作工坊模式可以有效的与“双创”比赛相关联,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手工作坊的发展推出优质的“双创”项目。
2.2产品创新性的体现
手工作坊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样注重学生的原创性与艺术个性的表达。手作工坊中的产品创作是在个性化表现的基础上对技艺传承的更深一步的探究。手工作坊模式可以允许学生发挥各自的创作特色,设计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手工艺产品,激发学生拥有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追求的产品个性和产品创新性高度契合。工艺美术手工作坊包括陶艺、漆艺、雕塑、版画等手工艺方向,可以有效的将各专业方向进行融合,研发出多种工艺结合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创新性与趣味性。
2.3对学生实践性的强化
学生课堂中的实践时间相对有限,手工作坊作为课外实践的产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大学生的实践时间。手工作坊模式强调实践操作和技艺传承,手工作坊能够给予大学生这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实践性需求相吻合。通过参与手工作坊的生产过程,大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手工作坊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3.1产品定位独特
手工作坊模式的产品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独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个性化与高品质的需求。大学生通过手工作坊的实践积累来进行创业,可以更有效的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开发出有个性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手工作品,实现产品差异化定位。
3.2文化底蕴深厚
高校手工作坊是由资深或专业性较强的老师组建而成,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优势,随着时间的积累,手作工坊会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随着每年新产品的研发和毕业大学生在外创业的成功,都将成为手工作坊宝贵的财富,增加手作工坊的文化底蕴。大学生在参与手工作坊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和学习其中的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产品。
3.3 商业模式灵活
手工作坊模式下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可以灵活调整自己产品。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创意市集活动让学生成为创业摊主,出售自己的作品,通过学校师生的购买率来检验自己的作品。便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快速调整。同时,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智健,邬翠芳.基于体验经济模式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指导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
[2] 解蕙,吴佳硕,何梦蝶.大学生“工匠型”创新创业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9
项目编号:FC043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发展研究微课题项目,《“手工作坊”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