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带一路”让国际人才交流不断增多,而面对不同的国际环境,需要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教育,提升人才国际交流能力,因此,本文将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相关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更好的提升人才质量,不断促进职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跨境输出
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经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经济带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有效提升中国在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职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方向越来越明确,提升职业人才的输出质量也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化人才培养,将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一带一路”为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带来的机遇
1.“一带一路”为职业教育跨境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逐步变化,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养,关注人才的知识运用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化,很大一部分职业人才实现了跨境输出,“一带一路”为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职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职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的交流与融合,这不仅可以提升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水平,也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品牌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2.职业教育跨境输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让中国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更好的实现跨国经济贸易,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跨境输出恰好满足了跨国企业的人才需求,这种方向的人才培养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中国的职业教育输出,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步伐,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培养了熟悉当地市场和文化的本土化人才,这种人才支持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的传授上,更体现在跨文化沟通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培养上,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人才,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路径
1.坚定文化自信,构建职教品牌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人才的跨境输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打造出职业教育的品牌,更好的促进我国职业人次在国际上的流动和价值呈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自信的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的过程中,需要坚信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优越性,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和职业教育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底蕴,凸显我国职业教育特色,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品牌是一个国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综合体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品牌效应同样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品牌,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拓宽职业教育输出渠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的份额。此外,在职业品牌的宣传上也需要做好功课,让世界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和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向世界展示我国职业教育的魅力,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优质资源。
2.提高教育质量,树立职教标杆形象
职业教育人才的跨境输出核心依然是教育质量,因此,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需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树立我国职教标杆形象,为人才的跨境输出夯实基础。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赢得国际声誉和信任的关键,我国职业教育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上都能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此外,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可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应加强与国际知名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入乡随俗”也是职业教育在跨境人才输出中需要尤为关注的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和融入当地文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满足各国学生的需求。通过本土化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3.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我国职业人才培养的必然方向,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当前社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不仅可以更好的实现针对性的人才输出,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深化产教融合意味着要加大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让产业发展引领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助力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企业需求,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同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打造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输送到企业工作,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实现了校企双赢。此外,可以通过设立海外分校将我国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推向世界,在输出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创造性的战略发展规划,体现了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和担当,承担起相应的国际发展任务,“一带一路”不仅让我国本身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也给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职业人才需求愈发强烈,因此,我国职业教育要不断探索跨境人才的培养路径,更好的致力于跨境人才的输出。
参考文献:
[1]李富,李卓然,王湘蓉. 职业教育跨境推广与国际产能合作耦合系统架构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8 (04): 16-23.
[2]宋超. 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研究——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3 (06): 29-32+41.
[3]李敏明.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跨境输出路径研究 [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2 (05): 23-27.
作者简介:王洋(1985-),男,汉族,安徽淮南人,教授,研究方向:数据处理及分析、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