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摘要: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合作,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能够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阐述了明确幼儿家园共育理念对夯实良好习惯培养基础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幼儿家园共育方式以拓展良好习惯养成途径的策略;论证了优化幼儿家园共育内容在提升良好习惯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价值,家园携手,形成合力才能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良好习惯
一、明确幼儿家园共育理念,夯实良好习惯培养的基础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通力合作。古语有云:教儿婴孩,父子兄弟,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系统学前教育的主阵地,在习惯培养方面同样责无旁贷。因此,明确幼儿家园共育的理念,夯实良好习惯培养的基础,是幼儿园教师必须着力把握和用心落实的重要任务,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幼儿的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事情,对家庭在幼儿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习惯培养的直接实施者,其教育意识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幼儿习惯培养的成效。为此,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家园共育意识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自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形成教育共识,凝聚教育合力,共同承担起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责任。幼儿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家园共育良好习惯培养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宽家园沟通渠道,利用微信群、QQ群、博客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动态,分享幼儿在园的成长故事,加强家园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增进家园感情,携手推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创新幼儿家园共育方式,拓展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
习惯的养成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在家园共育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幼儿园要积极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渠道,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搭建广阔的平台。一是要创新家园共育互动模式,传统的家园共育大多采取单向灌输的说教模式,忽视了家长的主体地位和幼儿的能动性,实际效果不佳。对此,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家长参与式、幼儿主动式的家园共育新模式。比如,开展习惯我点评活动,请家长走进幼儿园,通过观察幼儿在园表现,点评幼儿习惯养成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要创新家园共育活动内容。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形式趋于程式化,难以激发家长和幼儿的参与热情。因此,幼儿园要从幼儿实际需要出发,紧扣良好习惯培养这一主题,开发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家园共育活动。比如,开展习惯我承诺签名寄语活动,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商议拟定习惯养成目标,写下共同的诺言,张贴在教室里时时提醒。再如,开展习惯伴我行亲子阅读活动,精选一批有关良好习惯的绘本故事,组织亲子共读,引导亲子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良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读后感悟转化为具体行动。
三是要创新家园共育反馈机制。反馈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对巩固教育成果,改进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幼儿园要积极创新反馈机制,及时总结分享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情况,引导家长正面鼓励,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实施针对性指导。比如,定期召开家长恳谈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在园和在家习惯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建议,研讨改进措施。再如,开展习惯之星评选表彰活动,按月/周评选习惯养成优秀幼儿,通报表扬,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更多的幼儿努力践行良好习惯。通过常态化的反馈交流,一方面能帮助家长及时掌握幼儿习惯养成动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育得失,改进教育策略,形成科学系统的习惯培养闭环,不断提升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实效。
三、优化幼儿家园共育内容,提升良好习惯教育的实效
良好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幼儿园要立足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核心目标,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习惯养成规律,科学优化共育内容,着力提升良好习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生活习惯是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是其他各类习惯养成的基础。因此,在家园共育内容选择上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在首位。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同时,要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指导和反复进行的行为训练,引导幼儿掌握合理的饮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的睡眠习惯等,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是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仅关乎其当下学习成绩的优劣,更关系到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幼儿园要把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家园共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幼儿园主阵地优势,引导幼儿在各类游戏和学习活动中,学会专注倾听、主动探究、勇于尝试、敢于质疑,养成自觉好学、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比如,在阅读活动中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专注阅读,学会提炼故事主题,从阅读中感悟成长。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学会使用多种材料,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审美和创新能力。
幼儿的行为习惯关系到其未来的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时,要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家长明白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掌握正确行为指导的方法,维护配合协调并存的习惯培养环境。要抓住幼儿园集体生活和游戏活动的良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礼让,学会控制情绪、学会换位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比如,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幼儿学会轮流使用材料,互相谦让。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服从指挥的习惯,增强幼儿的自律意识。通过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品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结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科学的家园共育理念是习惯培养的基础,创新的家园共育方式是习惯培养的保障,优化的家园共育内容则是习惯培养的关键,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并进,在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帮助幼儿及早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茜.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师,2023,(31):60-62.
[2]王晓菊.携手合作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教育新思路[J].教育艺术,2023,(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