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历史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究及其应用
——以抚州乡土教学资源的利用为例
摘要:随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学科融合教学已逐渐转变为当代教育体系内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历史和地理跨学科融合就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互动交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与地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发并合理利用乡土历史地理教学资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史地学科融合;教学策略;乡土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是以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推进系统化和深层次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乡土教学资源,创建多样化的学科融合主题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而厚植热爱家乡的价值观。本文聚焦高中历史与地理学科在教育材料上的相似之处和补充性,探究如何科学、高效地实施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并通过设计课外活动、研学实践等辅助项目,从多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历史与地理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设计
高中历史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设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以资源整合为表现形式,以贯通课内、外为融合渠道,设计学习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真实性的情境中,深度体验学习乐趣,助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发展。
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历史与地理学科知识容量大、学习难度大的特点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嵌入教学活动,利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操作,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并促其掌握必备知识、形成关键能力。
(二)教学策略实施
高中历史与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全力推进。以抚州市地理、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例,在讲授河流与古代水利工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抚州的水文地理特征和古代水利工程为教育的融合点,选取“明清时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其区域性特性出发,详细描述该地理环境以及水利设备的分布模式。抚河及其支流不仅为当地农业增长奠定了基础,也是历史上对水利工程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场地。从实例引入、日常课堂活动和课程后的拓展三个维度,探讨基于“水乡泽国”这一视角进行临川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1】。课堂活动中,教师设计一个研究古代水利工程如何影响抚州地区的社会经济进程的课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实地考察并参与小组讨论,深入分析古代水利工程在临川农业灌溉、防止洪灾和航运增长上的实际效应。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馈对课本知识运用的学习心得,使课程学习形成完整闭环。
(三)深化主题探究
在前述教学策略实施中,学生已经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三个阶段,掌握了地理学科相关知识,教师可连续抛出一组融合历史教育的新问题,通过深化主题探究活跃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讨论中国古代抚河流域地理环境优势,理解这些优势对农业、商业以及运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当前应如何依托水利项目的完善,改良水陆交通路线,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抚州地理状况的变化与社会历史的不断变迁密切相联,教师通过呈现古代、近代和现代抚州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相关史料,总结地理因素对抚州历史变迁的多元影响:“抚河是抚州人的‘母亲河’,她滋养了流域内的农业经济,培育了抚州的人文风气,‘鱼米之乡’‘才子之乡’‘戏曲之乡’已成为抚州的名片。同学们能否在课下搜集更多的资料充分证明这一点?”学生在课外分组进行收集了抚州特产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崇仁麻鸡,历史遗迹文昌桥、金山寺、麻姑山,历史人物王安石、汤显祖,地方文艺采茶戏、傩舞等,最终呈现出本土历史、地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报告书,认识到地理环境变迁对于人口流动、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等的影响,同时升华学生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的认识。
二、案例分析:基于抚州乡土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四)培育核心素养
整合乡土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全面育人和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如在学习《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书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参与临川历史遗址保护以及文化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考察、古迹保护和文化推广实践,加强学生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史地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责任感,并将自觉传承文化基因、因地制宜建设家乡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实现学科融合的关键在于寻找学科交叉的切入点,整合与优化学科内容和逻辑。【2】教师在讲授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相关内容时,可引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将乡土历史、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因素有机融合起来,探究古代抚州人杰地灵的原因。例如,有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带领学生研学,实地走访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名人故居、参观博物馆,并运用丰富的史料研究这些代表性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分析他们对古代政治、文化的影响。这种方式便加深了学生对抚州地区的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的理解,即:中国古代伴随经济重心南移,江南也成为文化昌盛之地。抚州在宋元以后涌现出诸多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便与之有关。课后,学生模仿这一设计活动,搜集了丰富的地理、历史资料,将抚州古今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一对比,印证了教材结论,使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要精研教材,活用素材,将乡土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以主题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研究,是一项有益的综合育人创新实践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同时也能够落实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终身学习意识、全球意识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 【3】这一教育精神。教师将丰富的乡土历史、地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大大拓展了学科边界,以确保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传玉.高中地理与历史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相关内容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12):63-65.
[2]韩延良.高中地理和历史学科融合的校本化实践研究[J].社会科学Ⅱ辑,2023(08):72.
[3]冯志旭.地理学科研学向跨学科主题的综合研学转变[J].地理教学,2020(19):61-64.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