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的优化设计

张检帮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74期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星星中学 5172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素养,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至关重要。当前,小组合作课堂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下对小组合作课堂评价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组合作课堂评价;优化设计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课堂中如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成为了制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优化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的设计,对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主体。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学习任务,通过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注重问题解决,学生们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学习方式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共同进步。

二、当前小组合作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

在当前的小组合作课堂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师主导评价意味着评价的视角相对局限。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全面、细致地观察到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具体表现。学生参与度低,使得他们对评价结果的认同感不足。缺乏同伴互评,学生无法从同伴的视角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难以学习他人的优点。自我评价的缺失则让学生缺乏自我反思的机会,无法深入认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空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评价内容片面

当前小组合作课堂评价过于注重学习结果,以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分工协作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评价不足,会导致学生只关注学习成果,而不重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缺乏对合作能力的评价,学生在小组中各自为战,无法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沟通能力的忽视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降低学习效率。

(三)评价方式不科学

量化评价过多使得评价过于机械和片面,单纯的分数或等级评价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复杂表现。质性评价不足,无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个性特点。评价缺乏及时性,学生不能在合作过程中及时得到反馈,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缺乏针对性的评价不能准确指出学生的具体问题,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也无法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的优化设计

(一)丰富小组合作课堂评价主体

教师需转变评价理念,由主导评价向引导评价过渡,激励学生踊跃参与评价活动。教师可在评价时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学生明晰评价的标准与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评价水平。小组合作期间,学生互动较多,彼此表现更为熟知。借助同伴互评,学生能从多元视角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学习状况,察觉自身不足并借鉴他人长处。而且,同伴互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与成果,明确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还可增强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评与自我评价。学生依据教师给定的评价标准,评价组内成员并反思自己的表现。

(二)拓展小组合作课堂评价内容

新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小组合作课堂评价内容也需拓展。不能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评价。评价合作能力时,可从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合作、团队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量。观察学生是否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及有效解决组内矛盾等。评价沟通能力时,可从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反馈能力等方面入手。看学生能否清晰表述观点、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并给予有效反馈。评价创新能力时,可从思维活跃度、解决问题的新颖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是否能提出独特观点与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等。通过拓展评价内容,能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发展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三)采用多种小组合作课堂评价方式

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既可用考试、测验等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量化评价,也可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进行质性评价。评价学生合作能力时,可观察小组活动中的学生表现,记录合作行为与互动情况进行质性评价,同时也可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合作能力进行量化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助力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总结性评价可在学习结束后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并提供总结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让学生知晓学习进展与存在问题,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定学习成果。

(四)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在小组合作课堂评价里,要增强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要即时观察学生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指导和反馈。若发现某个小组合作时出现矛盾,教师应及时介入解决,防止矛盾恶化。并且,评价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具体问题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改进建议。发现某个学生表达能力欠佳时,可针对此问题给予多阅读、多练习口语表达等具体指导和建议。为增强及时性与针对性,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评价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教师借助这些平台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给予评价和反馈,学生也可通过平台自评和互评,提高评价的参与度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小组合作课堂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丰富评价主体、拓展评价内容、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小组合作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小组合作课堂评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晓.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形成的个案研究[D].聊城大学,2022.

[2]王静,段有强.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03):11-12.

[3]赵春花.评价导向:小组合作学习的助推器[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05):48-49.

[4]钱风豪.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小学;,2021:5.

[5]王宪斌.小组合作模式下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J].中国新通信,2020,22(04):2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