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实践方法。通过分析审美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挖掘文本之美、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情感体验以及拓展审美实践等一系列实践策略,以提升学生对语文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鉴赏能力
一、引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能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往往未得到充分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审美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丰富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情感类型,如亲情、友情、爱情、爱国情等。通过审美鉴赏,学生能深入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深沉而内敛的亲情,这种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亲情,同时也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细腻和敏感。
(二)培养文学素养
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意境美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比如,学习古诗词时,对其韵律、对仗等形式美的鉴赏,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为他们的写作和文学欣赏奠定基础。
(三)促进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形成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学作品可能有不同的审美理解,这种差异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发展个性。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审美鉴赏,这些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部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解为主,侧重于字词解释、段落大意分析和中心思想总结,缺乏对作品审美层面的深入挖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激发他们对作品的审美兴趣。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差异,以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导致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
(三)缺乏审美实践
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与审美鉴赏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例如,参观文学展览、参加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类活动较少开展,使得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
1. 领略语言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语言各具特色,有的优美华丽,有的质朴简洁。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韵味,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妙选择等。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文中“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将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可爱姿态。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 欣赏结构之美
文章的结构也是审美鉴赏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开头、结尾、情节发展的线索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进行对比的结构安排,感受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 感悟意境之美
对于一些富有意境的作品,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在教授古诗词时尤其如此,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描绘出沙漠中孤烟升腾、黄河边落日浑圆的壮丽画面,感受那种雄浑开阔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漠之中,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审美内涵。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从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在学习《安塞腰鼓》时,可以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力量之美。同时,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古典音乐,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
(三)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1. 移情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阅读《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处于小弗朗士的境地,感受他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复杂心情,包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愤恨等,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 情感升华
在学生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比如,在学习完一些爱国主题的作品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作品中的具体爱国情感上升到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升华。
(四)拓展审美实践活动
1.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审美视野。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现代文学作品等,并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2. 组织文学创作活动
通过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诗歌创作、散文写作等,使他们将在阅读中获得的审美体验运用到实践中。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完诗歌单元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让他们尝试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和审美标准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五、结论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通过挖掘文本审美因素、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情感体验和拓展审美实践等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陶冶、文学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审美鉴赏机会,让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让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杰巧.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J].2024.
[2]李小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C]//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二).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