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社会对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目前正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主要是对产教融合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产教融合;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
1绪论
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不仅能推动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河南省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教育与培训资源有限,且大多高素质的金融科技人才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使得河南省在金融科技人才供给方面面临较大挑战。民办高校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只有利用自身特点与办学优势,积极主动、敢于革新,才能突破困境,为河南培养一批真正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
2产教融合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发展现状
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部分民办高校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并在本科阶段开设了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等相关专业,部分民办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比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以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以及腾讯科技为依托建立了金融科技实验班;郑州财经学院与同花顺公司共建“数智金融学院”,依托专业共建、校企协同建设金融科技专业和课程,同时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在设立了相关专业并与企业开展合作之后,部分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师资资源与行业需求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基本都开设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挖掘与清洗等计算机课程和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数学基础课程,部分学校还开设了人工智能金融、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进阶课程。
2.2 存在问题
2.2.1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的金融科技教育,致使部分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持怀疑态度,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此外,部分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较为单一,主要停留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同举办讲座等浅层次合作上,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2.2.2师资配套和课程开发困难
金融科技是一个新兴领域,需要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然而,现阶段河南省的民办高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师资力量仍然薄弱,教授金融科技专业的教师目前主要分为几类:一部分教师拥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但对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掌握程度不深;一部分教师出身数学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但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围绕计算机知识讲解,与金融结合内容较少,学生接受程度不高,脱离金融科技专业服务金融的本质。一些教师缺乏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影响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程上,虽然开设了很多具有较强综合性和高阶性的课程,但多数课程为新开发课程,有的课程甚至市面上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教材,多数教师讲课主要依据自身偏好而缺乏规范性,导致很多课程偏离了预定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
2.2.3合作机制不健全
尽管部分河南民办高校已经与金融科技企业开展了合作,但这些合作往往缺乏长效性和稳定性。合作双方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系统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难以持续深入。此外,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民办高校主要聚焦于教育教学实践,金融科技企业则更关注企业运营,民办高校与金融科技企业之间往往不能建立起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导致双方信息共享不畅,在合作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和互补。
2.2.4实践教学资源有限
金融科技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河南民办高校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条件不够好,导致兼具综合性、高阶性和创新性的金融科技专业课程不能落地实践,知识掌握不能深入人心。从软件资源供应上看,主要是实践课程的设置可能不够合理,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可能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缺少集中实训的实践课程,甚至部分学校的实践课程还是采用原金融学的集中实践课程;另一方面,同时具备复合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十分有限,阻碍了金融科技实践教学的开展。从硬件资源供应上看,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更新速度也需要跟上。然而,目前河南民办高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还较为落后,特别是对于一些具备综合性、高阶性的课程,缺乏先进的金融数据分析软件、模拟交易平台等教学工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产教融合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优化
3.1人才供给端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河南民办高校应根据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此外,还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一些企业高层或行业专家开发的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地直接接触到行业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产业导向的应用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在业绩考核中增加社会服务类业绩,并纳入到职称评审范围内,倡导教师个性化发展。引进具有金融科技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提高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行业融合力度。
3.2市场需求端
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河南民办高校应加强与金融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深入了解市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情况。切实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尽可能实现学生毕业与工作的“无缝衔接”,实现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以“共建、共享、共用”为基本原则,整合共同体各主体的资源。民办高校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汇聚产教资源,建设集教学、实训、科研、竞赛、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金融科技企业则依据行业发展与自身需求,深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周期跟踪培养所需人才,在提高人才质量的同时又能把控人力资源成本。产教融合双方共同探索协同开发的教育模式,梳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模块化的学习任务,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携手培养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服务地方发展的金融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晏鸿萃.民办高校如何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6):275-276.
[2]关宏,周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中外企业文化,2023,(08):178-180.
[3]朱书琦.产教融合视域下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技术,2024,23(04):81-86.
[4]田玉鹏,黄燕晓.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从产教融合1.0到2.0[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24):23-27.
备注:本文是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编号:HNMXL202406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