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视角下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
摘要: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这也成为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何利用好陶瓷文化进行思政教育是当代思政工作者的所要切实思考的。本文即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从陶瓷文化融入的可行性、实践意义等方面出发,浅析将陶瓷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提升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 陶瓷文化 思政教育 实践路径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认同与肯定。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深厚的艺术魅力、精湛的工艺技法以及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因此,本文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将陶瓷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背景、意义及措施三个方面,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对策,旨在能够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陶瓷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着重要的价值和精神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将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其创新发展。
(一)陶瓷文化的独特内涵和价值
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发展历程跨越数千年,从远古时期的简单陶器到后来的精美瓷器,见证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不断飞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陶瓷艺术在中国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陶瓷文化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上,更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家国情怀、宗教信仰、社会风气和自然至美等,同时也传递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工匠精神”等,这些对于高校学生道德品质、人文情怀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众多观念、新思潮相互渗透,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涌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认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1]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以及认知观念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政教育提了新的要求。如何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导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不同时期的陶瓷文化和工艺的创新,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陶瓷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2]。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通过学习陶瓷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陶瓷的代表,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世界的赞誉。通过学习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和文化,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不懈追求,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培养工匠精神
陶瓷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而工匠精神正是陶瓷文化的核心所在。通过学习陶瓷制作技艺,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陶瓷制作领域,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如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通过培养工匠精神,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审美素养
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陶瓷艺术,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陶瓷作品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纹饰和丰富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通过学习陶瓷艺术,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陶瓷风格和特点,掌握陶瓷艺术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其本质上强调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突出表现为对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时刻展现着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陶瓷文化,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因此,将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三、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视野下,要实现陶瓷文化的育人价值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陶瓷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需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育人方式,真正实现以文育人的价值[3]。
(一)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是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的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高等院校与陶瓷文化精神的有效融合,就需要实现陶瓷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将陶瓷文化历史巧妙融入课程中,带领学子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陶瓷文化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除了对陶瓷文化内涵的挖掘外,陶瓷文化中所传递出的精神价值也是重要元素。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讲授陶瓷制作时工匠们所具备的精湛工艺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这种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中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等品质高度契合。因此,可以通过介绍陶瓷工匠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而陶瓷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和谐、包容、创新等,这些精神与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等紧密相关。所以,可以通过分析陶瓷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悟人文精神。陶瓷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则主要体现在诚信、友善、责任等方面,这些观念与思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紧密相连。因而,可以通过讲述陶瓷制作中的道德故事和道德准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创新陶瓷文化思政教育途径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是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将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还能通过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进行日常教学工程中,可以进行课程融合,将陶瓷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思政课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时设置陶瓷文化专题,介绍陶瓷的历史、工艺、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也可巧妙运用好实践教学,利用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平台,组织学生进行陶瓷制作、陶艺展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领悟思政教育的真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陶瓷艺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等。除了进行课程融合外,还可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搭建陶瓷文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同时,通过线上互动、线下交流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保障。师资队伍是传授陶瓷文化知识与技能的主体,将陶瓷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融合的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方式,将陶瓷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融入思政课堂,使学生在学习陶瓷文化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深刻的思政教育。
因此,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陶瓷文化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邀请陶瓷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和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借着学校教学特色与优势,组建由思政教师和陶瓷艺术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四)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元素,其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校园营造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是提升大学生多元能力和全方位素养的重要途径[4]。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可以将陶瓷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如在校园设置陶瓷雕塑装置、开展陶瓷艺术作品展等,让学生在校园中随处可见陶瓷文化的身影。同时,举办陶瓷文化节、陶艺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陶瓷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陶瓷博物馆、陶艺工坊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陶瓷文化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同时,引导学生参与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如参与陶瓷艺术创作、参与陶瓷文化宣传等。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陶瓷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为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带来更多机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宽陶瓷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渠道,将陶瓷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学生,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可以建设陶瓷文化网站,发布陶瓷文化的相关知识、新闻动态、活动信息等。通过网站的建设,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陶瓷文化的最新动态和相关信息,这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根据学生兴趣与热爱,高校可以制作陶瓷文化视频,通过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示陶瓷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价值。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陶瓷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可以将陶瓷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学生。高校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发布陶瓷文化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同时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陶瓷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四、结论
陶瓷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素材,符合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需求。在对陶瓷文化的挖掘再利用时要对其内涵及价值进行融合,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陶瓷文化育人发展路径,不断推动陶瓷文化广泛性传播和创新性发展,增强高校学子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拓宽高校思政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切实担当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王鑫,李克周,李淑娜.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的路径选择: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4,(17).
[2]唐珍名.激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化驱力[N].湖南日报,2020-09-24 (4).
[3]欧阳蓓,蒋 凯.“大思政课”视域下陶瓷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价值及路径探究[J].景德镇陶瓷,2024,(3).
[4]董明利.景德镇陶瓷文化融入本地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对策——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J].《才智》,2018,(51).
课题: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路径研究”(编号:TDJG-23-Q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