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的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数字化时代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构建了基于数字胜任力的高职教师能力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明确了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核心要素,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政策支持等途径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以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提升策略;数字化转型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高职教师是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力量,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他的职业教育教师观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启示。文章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出发,并结合现阶段数字化时代高职教师发展的新需求,论述了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建设和提升的策略,其目的在于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的作用。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与现代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关联
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对当今时代仍有深刻启示意义,并与当代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密切相关。黄炎培着重指出,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有“双重身份”,即教师和师傅。这一观点反映到现代高职教育上就是教师既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能开展系统的课堂教学,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能像大师那样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数字时代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需要教师能娴熟地应用多种数字技术开展教学与实践指导。如应用虚拟仿真软件的实践教学和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的远程授课。这符合黄炎培“双重身份”的教师观,即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数字教学工具和开展理论知识教学,还要能利用数字技术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1]。
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教师应“做学合一”,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数字时代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需要教师有不断学习、跟上数字技术发展、更新自身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参与各类数字技术培训,研究新型教学软件与工具的应用,摸索数字化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把学习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做学合一”成为现实。黄炎培也强调,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敬业乐群”精神,现代高职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还需要其敬业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2]。敬业精神表现为教师负责任的数字教学态度,教师应精心设计数字教学方案、精心组织数字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与其他教师、企业的技术专家等之间的协同合作,正是团队合作能力的体现。数字时代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搭建等常常需要多部门多人配合,教师应能与其他人紧密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二、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的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以黄炎培为核心的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建构对促进高职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3]。
首先对数字胜任力内涵及维度进行了界定。数字胜任力定义为教师在数字化时代应当拥有的各种技能和修养,这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数字化的教学方法、数字资源的开发技巧以及数字素养等多个方面[4]。结合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来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可划分为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可进一步细分成具体能力指标,例如理论教学能力可由课程设计能力,教学方法选择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构成;实践指导能力可由实践项目设计能力,实践操作指导能力和实践考核评价能力构成。
其次,构建数字胜任力培养体系。据调查,约70%的高职教师认为自身数字技能提升空间大。学校应保证每年至少开展2次,每次为期不少于3天的集中数字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中,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应占40%,如要求教师至少掌握3种常用数字资源开发工具。同时,实践操作考核应占培训考核的60%,确保教师能熟练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通过这样的培训,争取使教师在数字教学评价中的满意度从当前的65%提升至80%以上。可通过数字技术培训,举办教学观摩和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来提高教师数字胜任力。同时也可构建教师数字胜任力测评机制,对其数字胜任力定期测评与反馈,以激发其数字胜任力持续发展。
三、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的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升策略
(一)强化教师培训
以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教师观为依据,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策略就是强化教师培训。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职教师要想更好满足教学需求,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5]。
一是多样化数字技术培训课程。可针对教师不同需要与层次开设基础入门课程,进阶提升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基础入门课程主要是为那些在数字技术方面了解不多的教师设计的,它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基础的数字工具和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和在线教学平台等。进阶提升课程是专为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教师设计的,它深入探讨了更为复杂的数字技术,例如数据分析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等。专业特色课程是指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师进行专业相关数字技术培训的课程,如工程专业能学会三维建模软件、艺术设计专业能熟练掌握数字绘画工具。
二是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在传统集中授课式训练的基础上,可通过在线学习,实践工作坊和案例分析。在线学习有时间灵活,资源丰富等优势,教师可根据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实践工作坊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并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分享成功的数字化教学实例,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经验和策略的机会。
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经过培训,评价教师学习成果、数字技术掌握情况、应用能力提高等。评估可通过考试,作业和实践项目展示来完成。依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培训内容与模式,持续提升培训质量与成效。
(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在以黄炎培为核心的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深化是重要战略。校企合作可以给老师们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以及行业动态的最新消息,有利于老师们在教学当中更好的运用数字技术。一方面创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校企共建了稳固的教师企业实习基地,让教师有机会深入到企业第一线进行实习。教师可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与实施,并对企业数字化运营模式及技术需求进行理解。教师在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合作中,可了解最新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开阔眼界,开拓思维。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老师们可以去电商企业实习,了解电商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分析和数字营销的相关知识,并把这些实践经验带回到课堂中来,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来参加教学。企业技术专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请其参加教学能给师生带来行业动态、技术知识等最新动向。企业技术专家可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如组织讲座,辅导实践课程和参加课程设计。教师可通过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其实践经验及教学方法来提高自身数字教学能力。同时企业技术专家也能对教师进行数字技术培训与辅导,协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三)政策支持和激励
为切实提高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为依据,政策支持和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政策的导向与激励,可以为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保障与动力。一是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与扶持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高。可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确定教师数字胜任力标准与要求、提供培训资源与经费支持等。同时建立了教师数字胜任力认证体系,对于符合一定要求的教师进行认证并进行奖励,以增强教师增强数字胜任力工作的热情。如政府可建立专项经费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技术培训与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扶持。
二是学校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激励教师主动提高数字胜任力。可设立数字教学成果奖和数字教学创新奖,奖励数字教学成绩突出教师。同时把教师数字胜任力融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与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相联系,督促教师积极提高数字素养与能力。比如学校可向数字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奖金和荣誉证书。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优先选择数字胜任力较高、能给其发展机会较大的教师。
三是可构建教师数字胜任力培养共同体。学校可组织老师组建数字教学研究团队和数字技术学习小组,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教师可通过共享共同体中的数字教学经验,讨论数字技术的运用问题和进行教学研究项目来共同提高自己的数字胜任力。如某区政府制订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大量培训资源与资助。区域内高职院校亦积极响应并出台系列激励政策以激励教师数字胜任力。为了表彰在数字教学领域表现卓越的教师,学校特地设立了数字教学成果奖。同时把教师数字胜任力融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与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相联系。另外学校组织老师组成数字教学研究团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讨论。在政策支持和激励下,区域内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显著增强,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本文以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教师观为理论基础所建构的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模型为评价与促进高职教师数字化胜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通过强化教师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政策支持与激励和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可切实提高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今后,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与职业教育不断创新的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的策略会得到完善与优化。
参考文献
[1]孙艳春.数智时代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4(10):33-37.
[2]牟昀汀.黄炎培职教思想引领职业本科学生养成主动性人格的策略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24,23(23):3-9.
[3]王芷凡,吴晓英.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要素构成与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4,(11):13-20.
[4]薛淑敏,鄢莹莹,徐梦杰.教师AI素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准备——基于UNESCO“AI CFT”框架和7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4,36(04):105-113.
[5]黄俊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时代诉求、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4,(05):117-124.
1.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数智时代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的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ZJS2024YB298)”
2.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在线学习的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编号2020YB021)
3.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数智时代民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MZHZWKT-2023032)和民政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机制创新研究(MZHZWKT-2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