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中指出:“托幼机构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我们坚持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选择适宜绘本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以绘本为载体来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为幼儿教育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绘本;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策略
引言
近年来,绘本作为一种聚合文字、图画的故事型读物,在幼教界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中,以其特别强调视觉效果、重视主题内容表现、图案精美、语句简练、画风迥异、寓意深邃等优势而逐步得到幼儿、家长和教师的青睐。实践证明,幼儿主题绘本阅读不仅是丰富幼儿知识体系、拓展幼儿想象空间、激发幼儿探索和思考内驱力的重要介质之一,而且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意义深远。但是,目前市面上以“幼儿绘本”为标签推出的幼儿读物五花八门,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结合幼儿身心、智力发展的实际引导需求,按照启智、拓思、激趣的思路来精心选择、应用幼儿绘本资源,需要相关人员的探究。
一、研析适宜的心理绘本,预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
围绕10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从满足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学习需要出发,并以适宜幼儿为原则,按照“每个主题每个年龄段各4本、每周带幼儿深入阅读1本”的要求,搜集、整理相应的心理绘本,筛选适合各年龄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绘本内容,预设课程活动。如围绕“自我认知”主题,小班选用绘本《我要是别人就好了》《长颈鹿不会跳舞》《我不知道我是谁》《花格子大象艾玛》,中班选用《我的本领也很大》《独一无二的你》《我就是喜欢我》《神奇变身水》,大班选用《大脚丫学芭蕾》《我喜欢自己》《自己的颜色》《你很特别》。各班以绘本阅读为切入点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开展系列课程活动。
二、以生活场景为基,合理取材巧妙渗透道理
现阶段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幼儿绘本资源的引入和应用价值已达成共识,但如何确保绘本融入和应用成效,此点尚未有比较成熟的模式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对此,一方面,幼儿教师加大与幼儿家长沟通的力度,结合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长的阅读情况,客观分析幼儿阶段性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理论与实践支点。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在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理论的指导下,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所需的各类知识点,借助主题绘本的方式,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借助绘本中的各类故事指导幼儿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类问题,改正自身错误想法、做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为此,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精准分析,如此才能将引人入胜的故事、幼儿实际身心成长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与润物细无声的启迪效果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小马过河”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A因为胆怯不敢走“独木桥”,即便其他幼儿为他加油,拉着他的手过桥,他依然害怕。于是幼儿A被其他幼儿嘲笑了,他很沮丧,第二天不肯上幼儿园。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找到小熊维尼启迪心理系列绘本中的《相信你自己》讲给幼儿听,幼儿聚精会神地听,看着幼儿反复阅读绘本,教师提出“跳跳虎、维尼、兔子瑞比它们是怎么过的桥?”“为什么它们都能过桥,小猪过不了桥呢?”“你们觉得小猪是怎么想的”“你们觉得小猪担心什么?如果是你们会担心这些吗?”“小猪的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递进式地引导幼儿带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进行阅读。通过幼儿相互之间的讨论、与教师的互动,幼儿不仅知道了面对困难时,要相信自己,要针对朋友的困惑点鼓励朋友,还明白了换位思考,鼓励和引导伙伴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绘本阅读结束后,大家一起拍摄了鼓励幼儿A的视频,第二天幼儿A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其他幼儿争先恐后地为他讲绘本《相信你自己》的故事,用小猪走独木桥的经历鼓舞幼儿A,并为他讲解自己过独木桥的技巧。由此可见,幼儿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法的,教师只需要按照他们的困感为他们选择适宜的绘本资源,为他们提供支点,他们就能按照自己的认知解读教师想传递的道理。这种自然的代入、思考和自我指导效果远胜教师将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幼儿。
三、引导幼儿深入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大脚丫学芭蕾》这本绘本讲述了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非常喜欢跳芭蕾,但选拔会的评委却因为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表演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么解决的?”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幼儿关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从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挑战。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幼儿逐渐认识到只要有信心并为之努力,就能够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组织角色扮演活动
在阅读完绘本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在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在讲解绘本《独一无二的你》之后,根据故事中的人物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并尽量让每名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师幼根据绘本内容,共同准备相应的道具,在教室里布置“海底世界”,如海洋背景布、小鱼的头饰或服装、海草、珊瑚等装饰品,增加角色扮演的趣味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扮演角色,重现绘本中的关键情节,如小鱼丹尼与父母的对话以及他独自探索海洋的经历等。表演结束后,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讨论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加深幼儿对故事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五、开展延伸活动
除了阅读绘本和角色扮演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绘本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开展各种延伸活动。例如,组织绘画比赛,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故事场景或人物形象;或者开展主题讨论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挑战和经历。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和鼓励对幼儿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每名幼儿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无论是在阅读绘本、角色扮演还是延伸活动中,都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是被认可和赞赏的。这样的正向激励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结语
总之,绘本故事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绘本以生动有趣的图画和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抽象概念,并通过角色行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利用绘本故事这一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盛莉玉.谈运用绘本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3(13):84.
[2]贾若涵.运用绘本教学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探索[J].儿童绘本,2023(1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