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购物中的数学”主题的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以“购物中的数学”主题为核心,结合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通过折扣、满减等购物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折扣计算和优惠应用的技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综合应用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观念和合作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研究通过课堂实施探讨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的有效结合,为优化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购物中的数学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为小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单学科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购物中的数学”作为贴近生活的主题,不仅涉及数学的基本计算知识,还与综合实践活动、经济教育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设计基于“购物中的数学”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活实践与综合素养培养相结合,探索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价。
二、理论基础
(一)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将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整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实际应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单学科教学中知识孤立的问题。
(二)“购物中的数学”主题的教学意义
1. 知识整合
“购物中的数学”主题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涵盖了四则运算、货币单位的认识、折扣计算与满减优惠等内容。同时融入理性消费与社会责任感教育,打破传统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2. 实践导向
通过模拟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在商品选择、折扣计算、满减优惠应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生活价值。在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购物中的数学”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运算及折扣、满减优惠的计算方法,熟悉购物场景中的数学应用,能够准确进行相关计算并合理选择商品。
2.通过小组合作,掌握折扣核算和优惠优化方法,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整合
1. 数学知识
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融入四则运算、折扣计算和满减优惠知识,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核心知识,提升计算能力。
2. 综合实践
通过模拟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逻辑判断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一张商场促销广告图片(如“全场八折”、“满100减20”)[2],提出问题:
如果原价100元的商品打八折,现在需要多少钱?
如果购买两件商品,价格分别为50元和80元,能享受哪些满减优惠?
提问引导:
面对不同的促销信息,你会如何选择更划算的方案?
目标:通过真实的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折扣与满减优惠的计算方法,激发对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2. 任务分配与分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明确分工:
计算员:负责计算商品的折扣价和满减优惠后的价格。
选择员: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商品,并整理购物方案。
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过程和最终结果。
发言人:在总结环节汇报小组成果。
任务布置:教师提供一份虚拟超市商品清单(包含商品名称、单价及优惠信息)。每组根据促销条件,选择若干商品完成清单并计算总花费。要求学生分析折扣和满减优惠的不同计算方式,选择更划算的组合方案并说明理由
3. 模拟购物活动(20分钟)
活动实施:各小组根据虚拟清单进行商品选择和计算,包括单价、折扣价和满减优惠后的总金额,学生需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促销条件,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得出最终结果。
突发情境设计:
教师设置额外情境问题(如“限时特价商品加入”或“调整促销规则”),引导学生动态调整购物方案并重新计算。
学生需记录每一步调整的依据和计算过程,确保运算正确且选择合理。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跨学科融合策略
以折扣、满减等购物情境为载体,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的核心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营造贴近生活的数学学习场景。通过商品折扣价格的计算、满减优惠的分析等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对四则运算的基本技能,还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跨学科融合策略注重将经济学、道德教育等知识融入课堂。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商品的促销方式,学生可以了解消费行为背后的经济规律,初步感知经济学原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面临“需要”和“想要”之间的抉择,帮助他们思考如何合理规划购物方案,避免冲动消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消费的意识,还帮助他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围绕“购物中的数学”主题设计任务,例如通过虚拟购物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商品选择、折扣计算和满减优惠应用的任务。任务驱动策略以活动为中心,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运算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情境体验教学策略
通过展示促销广告和模拟超市场景,创设真实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在商品选择与计算中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动态情境中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四则运算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和决策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反思与展望
“购物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为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课堂时间安排紧张、部分学生角色分工不均等。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增加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深度,如语文中的“购物主题”作文或英语中的“购物单词与会话”训练。
总之,通过跨学科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融入真实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月真. 依托真实情境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项目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J]. 名师在线, 2024, (31): 79-81.
[2]邓洋,舒丽丽,李泽宇,等. 面向核心素养的数字化跨学科数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欢乐购物街”为例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 (20): 66-69. DOI:10.13492/j.cnki.cmee.2024.20.002.
[3]孙长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 (18):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