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人文精神。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民间音乐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传承与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包括西方音乐文化冲击、传承主体与受众流失、传承方式局限等,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旨在为中国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与创新;路径
引言:
中国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如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戏曲、民间曲艺等。它不仅是广大民众情感表达、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农耕文明时代,民间音乐在乡村、城镇等地域广泛传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气息。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迅猛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与创新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
1.1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自近代以来,西方音乐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民间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西方音乐的音乐理论体系、演奏演唱技巧、音乐创作风格与审美观念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音乐认知与审美取向。学校音乐教育中西方音乐占据主导地位,专业音乐创作与表演也更多地借鉴西方音乐模式,导致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受众群体逐渐缩小。
1.2传承主体与受众的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传统民间音乐的生存土壤——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音乐的传承主体——民间艺人面临着生计困境与社会地位低下等问题,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民间音乐传承工作,导致传承人才青黄不接。同时,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年轻一代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淡漠,民间音乐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且呈不断减少趋势。
1.3传承方式的局限
传统的民间音乐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种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局限性。传承范围狭窄,难以大规模培养传承人才;传承内容容易受到传承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音乐技艺与文化内涵失传;缺乏系统的音乐理论整理与记录,不利于民间音乐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
1.4缺乏创新动力与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音乐的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且创新成果的市场回报具有不确定性。许多民间音乐从业者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与市场运作经验,难以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
二、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路径
2.1加强教育传承
在学校教育中,将民间音乐纳入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逐步开设民间音乐欣赏、演唱、演奏等课程。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民间音乐教材,教材内容应涵盖中国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代表作品、音乐特点、文化背景等,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实地采风、民间艺人进校园等,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加强高校民间音乐专业建设,培养高层次的民间音乐研究、创作、表演与教学人才。
2.2促进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的延续
政府与社会应重视民间音乐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的价值,为民间艺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例如,设立民间艺人传承补贴制度,对从事民间音乐传承工作的师徒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为民间艺人举办传承成果展示活动,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鼓励民间艺人开展收徒传艺活动,对积极培养传承人的民间艺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2.3推动社区传承
在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开展民间音乐普及活动,成立民间音乐社团、民间音乐工作室等社区组织,定期组织民间音乐培训、演出、比赛等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民间音乐的学习与传承。社区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担任指导教师,传授民间音乐技艺与文化知识;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民间音乐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将身边的故事与情感融入民间音乐作品中,增强民间音乐的时代感与生命力。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举办民间音乐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展示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提高社区居民对民间音乐的认知与理解。
三、中国民间音乐创新路径
3.1音乐元素创新
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在保持民间音乐原有特色与风格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音乐的和声、节奏、旋律等元素,使民间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在民歌演唱中加入电子音乐伴奏、流行音乐节奏等,增强民歌的时尚感与感染力;在民间器乐演奏中运用现代音乐的演奏技法与编曲方式,拓展民间器乐的表现力与音乐张力。借鉴其他民族音乐元素,中国民间音乐与世界其他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交流与融合空间。可以借鉴其他民族音乐的特色乐器、音乐风格、表演形式等,创作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作品。
3.2表现形式创新
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将民间音乐搬上现代舞台,通过灯光、音响、舞美、多媒体等现代舞台技术手段的运用,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与听觉震撼力的舞台表演。例如,在民间戏曲演出中运用 3D 投影技术营造逼真的舞台场景,在民间音乐演唱会中采用灯光秀与音乐互动的表演形式,提升民间音乐的舞台艺术效果与观赏性。与其他艺术形式跨界合作,民间音乐可以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创作出综合性的艺术作品。
3.3传播方式创新
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为民间音乐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民间音乐从业者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音乐视频平台账号等,发布民间音乐作品、演出信息、音乐教学视频等内容,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与传播。开发音乐文化产品,将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市场价值的音乐文化产品。例如,制作民间音乐唱片、音乐书籍、音乐纪念品等实体产品,以及开发民间音乐手机应用、音乐游戏、音乐动漫等数字产品,通过文化产品的销售与传播,提高民间音乐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
结论:
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对当前传承与创新面临的诸多困境,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传承路径与创新路径。通过加强教育传承、促进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的延续、推动社区传承等方式,确保民间音乐的传承后继有人;通过音乐元素创新、表现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等手段,使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易丛悦.浅析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J].戏剧之家.2023,(27).
[2]李佳蓓.河南板头曲音乐形式初探[J].牡丹.2021,(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