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主要特征
摘要: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是衔接阅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纽带,它凭借角色扮演、主题探讨、创意写作等多元活动,激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勇于创新,这一模式全面助力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及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上的综合提升。本文聚焦新课程标准背景,深入剖析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低年级的独特价值与核心作用,并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思路,并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字词、句段的解析,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作为这一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连贯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脉络与人物的成长,还通过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感。
一、全面整合的特征
整体性这一特征体现在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和阅读过程的整体设计两个方面。首先,整本书阅读强调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而不是孤立地阅读某个章节或片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让他们逐渐认识到阅读是一个连贯系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其次,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整体性还体现在阅读过程的设计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连贯有序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导读、推进、分享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围绕整本书的主题和情节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链条[1]。以《小王子》为例,教师可以在导读阶段通过介绍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书中寓意的好奇心;随后在推进阶段,设计一系列跨学科的任务,如结合地理知识探索小王子访问的各个星球,或运用艺术手段创作表现书中哲理的画作,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文本;在分享阶段,则可以组织主题研讨会,鼓励学生就“爱与责任”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讨论,甚至撰写小论文或信件给书中的角色,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及社交互动能力。这样的阅读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综合理解,而且促进了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阅读理解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真正体现了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层次递进的特性
层次性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阅读要求的逐步提高上,根据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主要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来体会读书的快乐;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这些阅读内容安排螺旋上升,从图文结合的图画书到短小有趣的儿歌,逐步过渡到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2]。阅读要求循序渐进地从最初的感受读书的快乐到后来的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种层次性的特征使得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水平,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趣味激发的亮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和设计阅读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确保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就包含了大量富有童趣的课文和插图,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比尾巴》等,这些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插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插图,为学生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冬日画卷,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真的画作,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这样的课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还可以选择那些情节有趣、语言幽默、角色鲜明的书籍,如《米小圈上学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还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设计一系列趣味横生的阅读任务,如在《米小圈上学记》的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书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设计一些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趣味问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互动交流的优势
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阅读行为,更是一种集体性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与教师、同学、家长等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共同分享阅读心得和体验[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书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从而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阅读、讨论书中的内容等方式,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和收获,从而增强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五、个性定制的特点
个性化是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各不相同,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选择。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孩子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如提供不同类型的图书,包括童话、寓言、科普、科幻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份“阅读菜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喜欢角色扮演的孩子,教师可以设计一场小型的舞台剧表演,让他们分别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通过动作和对话来深入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对于那些对故事情节充满好奇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绘制一张故事地图,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冒险旅程;而对于那些对语言运用感兴趣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仿写故事中的对话,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故事。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上,教师更需要展现出“因材施教”的智慧。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阅读任务,比如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或者简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他们建立起阅读的信心;而对于那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则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分析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性格特点,或者探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定制,整本书阅读不仅成为了一种享受,更成为了一种成长,孩子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群,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其阅读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教师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为孩子们的阅读之旅点亮明灯,引领他们在书海中遨游,享受阅读的乐趣,收获成长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张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方法研究——评《开启阅读之门:小学整本书阅读实践》[J].语文建设,2022,(20):81.
[2]马树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05):27-29.
[3]李娜.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品质的几点建议[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04):33-35.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实施策略》(课题编号:2402069)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