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陈明霞
  
富网媒体号
2024年305期
新疆汇翔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92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往往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平衡工程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多种影响,包括水资源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空气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些工程的施工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显著影响,如水资源污染、土壤侵蚀、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施工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更是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多方面需求满足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规划与建设,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分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些工程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关乎当前的发展需求,更是对未来世代福祉的深远考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水资源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水资源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施工期间,未经妥善处理的废水、废渣可能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同时,施工活动可能破坏原有的水体自净能力,使得污染物难以自然降解,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污染问题。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等作业,也可能间接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对水资源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

2.2土壤结构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对土壤结构造成显著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和回填作业会改变原有土壤层次和质地,影响其肥力及保水能力。此外,施工机械的重压和震动还可能导致土壤紧实度增加,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发育。若施工区域位于敏感生态系统,土壤结构的破坏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3空气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空气质量往往会受到严重挑战。施工机械运转、爆破作业以及材料加工等环节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这些污染物不仅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而粉尘则可能覆盖植被,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4噪声污染

现如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噪声污染。施工机械如挖掘机、压路机、爆破设备等的运行,以及材料运输、混凝土搅拌等作业,都会产生巨大的噪声。这种持续的噪声不仅干扰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与休息,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对周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与繁衍构成威胁,破坏原有的宁静生态环境。

2.5对河流流域生态平衡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深刻影响着河流流域的生态平衡。施工活动可能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与流速,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与迁徙路径。同时,施工期间的水体搅动与土壤侵蚀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分布失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此外,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若未妥善处理,还可能对河流造成污染,进一步破坏流域内的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构成长期威胁。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3.1落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机制

在落实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机制时,具体国家标准数值分析是确保环保措施有效性的关键。水质保护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标准,施工现场排放的废水需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均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噪声控制是遵循《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现场的噪声水平不得超过相应区域的标准限值,以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土壤保护包括施工期间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因此,通过遵循这些具体的国家标准数值,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机制得以有效落实。

3.2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确保工程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依据《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相关法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旨在通过财政、地区间横向、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和保护。具体补偿标准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如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这些费用根据生态系统的类型、受损程度及恢复成本等因素确定。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具体的补偿数值可能会依据林地的类型(如用材林、灌木林等)、面积以及林木的蓄积量、单价等来计算。因此,通过遵循这些具体的国家标准数值,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得以有效建立和执行。

3.3积极推广绿色环保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积极推广绿色环保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为例,该技术通过在混凝土块中种植绿色植物,不仅能增加景观效果,还能有效拦截雨水并过滤污染物,提升水质。该技术需满足一定的植物生长条件,如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以确保植物能够快速成活并发挥净化作用。某电站通过安装生态机组,实现了生态流量的不间断泄放,有效改善了厂坝间河流生态环境。此外,电站还实施了河岸生态修复、环境美化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因此,积极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是确保工程环境友好性的重要保障。环保监管体系需明确各项环保指标的具体数值标准。例如,对于水质监测,需设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浓度;对于噪声控制,需规定施工机械、爆破作业等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的分贝值。这些数值标准需依据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制定。某工程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监管体系,包括在线监测、定期巡查、环保培训等。其中,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噪声等环保指标,一旦发现超标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该体系的运行,工程成功实现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因此,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落实环境保护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积极推广绿色环保技术以及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管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应继续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实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孟贤达.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探析[J].新型工业化,2022,12(02):156-157+160.

[2]阮丁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9):175-176.

[3]李云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0,(17):130-131.

[4]高海耀.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0,(19):172.

[5]赵雪琴.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6):55+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