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家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入与实践探索

董在农
  
富网媒体号
2024年311期
湖北省麻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438300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教育家精神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深度融入与有效实践。通过剖析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详细阐述了基于教育家精神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评价多元拓展等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品质的协同提升,推动初中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创新;学生发展

一、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其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一精神的提出是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也是在新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如何将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其中,使数学教学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成为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肥沃土壤,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剖析

(一)仁爱与关怀精神

教育家们无不怀有对学生深沉的仁爱之心,他们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尊重其个性差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种仁爱精神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耐心的指导与鼓励,关注学生在面对难题时的情绪变化,以温暖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当学生在数学概念理解上出现反复错误时,教师不是批评指责,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如形象的比喻、实例的演示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支持,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敬业与专注精神

敬业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支柱。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们对知识体系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精心钻研。在备课环节,他们不仅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还会根据学情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和专注的态度传授数学知识,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例如,在讲解复杂的数学定理时,教师会通过严谨的推导过程、丰富的示例应用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讨论,使学生深刻领会定理的内涵与应用条件,这种敬业专注的态度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懂得在学习中应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创新与探索精神

教育家们勇于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鼓励教师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图形演示、函数模拟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与奥秘。例如,在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生活数据统计”项目,学生分组收集、整理和分析校园内诸如学生兴趣爱好分布、每日活动时间分配等数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四)社会担当与责任精神

教育家深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一精神体现为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关于城市交通流量与时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建立函数模型来分析交通拥堵的时段与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来缓解拥堵,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基于教育家精神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理念革新:以学生为中心与全面发展导向

1.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依据教育家的仁爱精神,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如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练习与拓展资料,以及为学有余力学生准备的数学竞赛辅导材料、数学拓展阅读等。在课堂提问环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难度层次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通过讲述数学家在科研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如高斯在年少时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的坚持与突破,激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数学知识、组织数学趣味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创新:多元融合与实践驱动

1.情境教学法的深度应用

结合教育家的创新精神,教师创设丰富多样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创设“购物打折”情境:商场进行促销活动,某商品原价为x元,打八折后的价格为160元,求该商品原价。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

借鉴教育家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式教学活动。例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教学中,教师提出探究任务:给定两个三角形的部分条件,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个小组通过测量、画图、推理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探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还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拓展:综合考量与激励促进

1.知识、能力与品德并重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教育家精神,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应突破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局限,构建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与品德发展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在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理解与应用;在能力方面,评估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在品德方面,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勇于探索的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2.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教师评价时,除了书面作业和考试评价外,增加课堂表现评价、项目成果评价等。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通过填写评价量表、开展小组讨论评价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成长过程,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发现他人的不足,促进共同进步。家长评价则可以从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变化等方面进行反馈,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此外,还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轨迹,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全面的评价依据。

四、结论

教育家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价值,积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实践,为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创新思维能力、良好品德修养以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初中生而努力奋斗。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