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管理研究

西若
  
富网媒体号
2024年314期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将对数字化平台下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管理开展分析,具体选取某大学A专业班级为分析对象,以36课时学科为分析过程,展开相关研究,从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核、期末成绩、教师管理多个角度探讨数字化平台对于本科生当前学习的作用。经分析来看,在数字化平台运用下,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升,因此可以得出有关结论,数字化平台对于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管理而言具有关键意义,不仅可以减少形成性评价管理过程中的时间成本,而且可提升工作效率,帮助教师减负。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

引言:当前本科生教育正处于变革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以创新观念融入慕课等多种信息化模式,从而满足本科生教育需求。结合当前来看,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通过碎片化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学习质量,但由于缺乏监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应通过有效的管理,强化学生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便可基于数字化平台展开形成性评价,以此提升评价管理效率,减少时间成本。由此可见,围绕数字化平台下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管理开展分析具有关键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为详细掌握数字化平台对于本科阶段学生在形成性评价管理方面存在的作用,帮助教师更高效的运用平台推进工作,本分析在对某院校A专业学生展开分析的过程中,该专业共297人,分为三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别存在41人、44人和43人。在对其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选取了其中128人为数字化平台运用对象,169人为对照班,并以其36学时的某课程为对象展开细致化分析[1]。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主体运用了形成性评价,其中成绩考核运用对比分析,知识实践运用验证法,教师工作压力等指标则运用对比和经验总结两种形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到了调查问卷体系,所有问卷均经过SPSS21.0展开处理,并展开T检验,以P<0.05为界定加以研究。

三、数字化平台下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管理分析

(一)数字化平台对形成性评价的影响

基于数字化平台师生互动签到以及自测题数据智能分析等,评判学生问题掌握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情况,得到反馈信息,研究是否达到预期,从而为后续展开个性辅导,提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数字化平台对过程考核的影响

对于过程性考核而言,一般包括出勤、师生互动、小测成绩以及作业等多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完成处理。例如,与传统的人工签到不同,数字化签到数据直观,可节约成本。而作业检验方面,教师也只需要一键上传,便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完成效果、错误率等状况。以十节课为统计对象,最终得出以下数据:平均每节课互动次数指标中,数字化平台运用为23.5±5.42,传统课堂为6.7±1.32,具有明显差异,说明从过程考核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数字化平台对期末成绩的影响

在开展试卷考核的过程中,主要是评判数字化平台运用下学生总成绩以及各题型成绩情况,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基于结果来看,在数字化平台运用下,实验班学生在客观题、主观题以及整体成绩方面均有所提升,与传统课程之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在0.01以下,且主观、客观等题型,P在0.05以下,说明具有显著提升,且从涨幅程度来看可高达23%左右。

(四)数字化平台对教师管理的影响

运用数字化平台可以进一步强化师生互动,帮助教师对学生展开形成性评价分析。学生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个体体验感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体验感。数据结果来看,90%以上的学生觉得操作便捷,且更加有助于自主预习和复习,88%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明显增强,90%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有所提升。教师可较为便捷地统计以上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体验评价,对于教师管理而言具有关键意义。

四、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形成性评价管理结论

形成评价是教学分析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当前教育过程存在的不足,调整计划,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在数字化平台使用下,教师可基于数字化平台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修正教学设计。从以上教学分析的角度来看,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传统评价班级,之所以在学习质量方面有所提升,是因为在数字化平台运用下,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在记忆性题目方面的学习质量,增强得分率。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一是其具有签到功能,可保障学生出勤,二是数字化平台可PPT同步,更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预习和复习,三是话题讨论更加便捷,可提升课堂效率。相比之下,实验班级学生出勤率有所增强,在测试方面和课堂讨论方面更加完善,且系统会实时得出每个人的相关报告,帮助教师掌握学习动态,使教师可以实时进行动态分析与优化,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总而言之,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操作便捷,可深化学生体验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提高形成性评价管理质量。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入数字化平台,积极运用数字签到、统计分析以及在线检验等方式,强化学生学习质量,为实现教育改革,助推本科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科生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借助多种数字化平台展开形成性评价分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在后续工作中,工作人员应继续加大对市面上数字化平台的关注,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从宏观的角度评价数字化平台应用效果,以此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平台普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丽群.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形成性评价研究——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9(34):90-94+98.

[2]田俊岩,韩艳辉,马俊玉,等.数字化形成性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以国家开放大学“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 (06):121-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