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董晓龙 谭昌
  
富网媒体号
2024年324期
湖北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交通需求的增长,公路改扩建工程日益增多。本文深入探讨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与难点,包括现状调查、施工期与运营期影响评价、生态与噪声影响等关键方面,旨在为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全面且系统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促进公路改扩建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路改扩建;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难点

引言:

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许多既有公路面临着通行能力不足等问题,公路改扩建工程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举措。然而,公路改扩建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生态破坏、噪声污染、水污染等。因此,开展全面、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在工程建设前期识别潜在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一、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

1.1工程概况与现状调查

详细收集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基本信息,包括原公路的建设年代、设计标准、路线走向、路基路面状况等,以及改扩建工程的规模、设计方案、施工计划等内容。这些信息是后续评价工作的基础,能够帮助确定评价的范围和重点。对公路沿线的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涵盖自然环境要素,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气象、水文水系等;生态环境方面,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情况、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珍稀濒危物种存在情况等;社会环境方面,需调查沿线居民分布、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流量现状等。现状调查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如实地勘察、遥感影像分析、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等,以确保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生态影响评价。施工过程中的场地清理、土石方开挖、填方作业等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土壤结构,可能导致水土流失。评价应分析施工对沿线植被群落的破坏程度,预测水土流失的量和范围,以及对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噪声影响评价。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高强度噪声,对沿线居民和敏感点产生干扰。需确定施工噪声源强,结合施工场地布局和施工时段,预测不同施工阶段噪声在周边环境中的传播和衰减情况,评估其对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此外,大气影响评价。施工扬尘是施工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场地平整、材料运输与装卸、混凝土搅拌等过程产生的扬尘。评价应分析施工扬尘的产生环节和源强,预测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扩散范围和浓度分布,评估对周边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的影响。最后,水环境影响评价。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排放、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排放以及桥梁施工等可能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评价应调查施工区域的水环境现状,分析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去向,预测其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提出污水处理和回用方案,确保施工期废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1.3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交通噪声影响评价。运营期交通噪声是公路改扩建工程长期存在的环境问题。需根据公路的交通流量、车型构成、车速等预测交通噪声在不同时段和不同路段的等效声级,分析其对沿线敏感目标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考虑到噪声的累积效应和长期影响,应结合当地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居民的噪声耐受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防治措施。其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评价应根据公路的交通量增长预测,分析不同时期汽车尾气中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的排放量和浓度分布情况,评估其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尤其是对城镇等人口密集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此外,生态影响评价。运营期公路的存在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分割和阻隔效应,影响动植物的迁徙、扩散和基因交流。评价应分析公路对生态廊道的阻断情况,研究如何通过设置生态桥、涵洞、绿色通道等生态补偿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最后,水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公路路面径流含有SS、BOD、石油类等污染物,可能在降雨冲刷时流入周边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评价应分析路面径流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浓度变化规律,预测其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程度,提出路面径流收集和处理措施。

1.4环境风险评价

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如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公路上发生事故导致化学品泄漏,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严重危害。评价应识别公路运输过程中的潜在环境风险源,分析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和泄漏量,预测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扩散路径和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设置事故应急池、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等,以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二、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难点

2.1现状评价与回顾性评价

对于既有公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部分环境资料可能缺失或不完整,给现状评价带来困难。回顾性评价要求对既有公路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但相关历史监测数据往往有限。

2.2生态影响评价的复杂性

公路改扩建工程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对公路建设的敏感性和响应方式各异。准确评估公路建设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难度较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许多物种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范围尚不明确。

2.3多源环境影响的叠加与协同效应

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叠加和协同效应。准确预测和评估这些多源环境影响的叠加与协同效应,需要建立复杂的环境模型和进行大量的实地监测验证,但目前相关模型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2.4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但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公众参与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沿线居民对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认识不足,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环境诉求和意见;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方式有限,难以覆盖所有受影响的群体,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和偏远地区居民的意见容易被忽视。此外,公众意见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如何将其合理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转化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2.5环境影响评价与工程设计的衔接

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与工程设计紧密结合,以确保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在工程设计中得到有效落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的衔接往往不够顺畅。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可能对工程设计细节了解不够深入,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技术上难以实现或成本过高;而工程设计人员可能对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重视不足,导致设计方案未能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需要反复修改和调整,影响工程进度和评价工作的有效性。

结论:

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点涵盖工程概况与现状调查、施工期与运营期各方面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风险评价等多个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要点,能够全面识别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秀峰.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道路改扩建工程噪声污染控制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S2):47-50.

[2]卢国春.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道路改扩建工程策略研究[J].交通环保,2022,33(4):10-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