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路径探索
摘要:在初中思政课中,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深耕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延展教育场域以及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力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初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健全人格;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的重任。本文将结合统编版初中思政课教材,探索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素养。
一、深耕教材内容,彰显“健全人格”培育价值
统编版初中思政课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的融合,为“健全人格”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将其与“健全人格”素养的培育紧密结合。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教材通过介绍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培养自尊、自信、自立的品质。例如,在讲解“认识自我”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优缺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教材中关于社会责任、集体荣誉等内容,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大事,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团队合作、集体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中关于理想信念、人生规划等内容,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应通过励志故事、名人传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价值,培养他们乐观向上、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二、创设生活情境,触发“健全人格”浸润的联结
生活情境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一)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诚信为本”这一主题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商家、消费者等角色,通过模拟交易过程,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二)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问题探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时,可以设计“如何减少塑料垃圾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设社会实践情境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健全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延展教育场域,搭建“健全人格”塑造的平台
教育场域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的重要环境。教师应积极拓展教育场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一)拓展校内教育场域
校内教育场域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兴趣小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拓展校外教育场域
校外教育场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重要窗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来校讲座或开展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拓展网络教育场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场域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组织线上讨论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培养网络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网络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理性表达观点、培养网络自律意识。
四、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力量,凝聚“健全人格”发展的合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素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
(一)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成长需求,为家长提供教育建议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二)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重要窗口。教师应积极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教师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
(三)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力量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例如,可以邀请企业、社会组织等来校开展合作教育活动、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可以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思政课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耕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延展教育场域以及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力量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为培养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素养的优秀青少年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唐雨薇.初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素养路径探索[J].学苑教育,2024,(27):58-60.
[2]吴宝席.初中思政课培育“健全人格”素养之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探微[J].现代教学,2023,(22):47-50.
[3]刘悦.初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