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再造:哈萨克族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进一步深入挖掘哈萨克族传统纹样,在不失其本真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再造,结合当下文旅市场需求,以皮革为载体,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在促进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上,使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相得益彰,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关键词:非遗传承、哈萨克族、传统纹样、文创产品、创新应用
我国哈萨克族主要生活在新疆北部地区,早期以游牧为主,哈萨克族是一个勤劳,善良且充满智慧的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哈萨克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其中哈萨克族纹样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和文化意蕴,深受人们喜爱。在哈萨克生活中纹样占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日常随处可见,被应用的各个方面,形成独特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哈萨克IP,随着文旅融合发展,近几年文创市场的异军突起,哈萨克族纹样的作为文化哈萨克民族独有的IP,具有很好的文化推广及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价值和意义。
一、哈萨克族纹样应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概述
哈萨克族传统纹样由来已久,深受本民族的喜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尤其在服饰和被褥及壁挂等的装饰中应用较多。一般在节日、婚庆等重大活动上穿的礼服上较为普遍,基本都以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及二方连续等形式出现,有极强的装饰性和地域性。服饰中的纹样是哈萨克族生活装饰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纹样取材一般多来自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物象的提炼概括,它反映了哈萨克族对植物和动物的崇拜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动物纹样在7世纪以后逐渐减少,这与外来文化有关,但由于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居住地较为分散,因此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会有历时性或不共时性,这就导致了文化传入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使得动物图案在哈萨克族中得以延续。角纹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花毡、服饰、家具等。哈萨克族纹样作为哈萨克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不仅体现了浓郁的草原文化,也展现了哈萨克人独特的审美认知。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哈萨克族纹样的发展和应用受限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和应用载体,需要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具体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哈萨克族传统纹样的创新应用,如与皮具的结合创新,更能体现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皮革在哈萨克族传统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生产力低下 ,生活用品匮乏,勤劳的哈萨克族人民就地取材。作为游牧民族,最不缺乏的就是皮料,因此他们的衣帽服饰,生活用具及马具等都是以皮革为主要材料,然后结合图案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生活用品。但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当下,人民的生活以经由解决基本的温饱到完全富裕,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温饱,而是逐渐开始追求精神需求。因此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把传统的皮革技艺和传统纹样相结合,尝试创作出符合时代的、大众的审美需要的文创产品。既可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也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赓续,通过创作加强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融合哈萨克纹样创作的其他文创产品可以结合文旅融合,形成独具个性的ip,扩大对本地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伊犁,了解哈萨克族,以期为地方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能很好的把这样一项非遗复活,得到良性的传承,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哈萨克族纹样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探索出更多的创作思路,可以为哈萨克族纹样文创设计注入更多活力。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市场需求中,文化要素是关键,要将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偏好融入设计中。它不仅能够保留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还适应了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二、哈萨克族纹样与皮具结合文创产品实践设计探究
1. 皮具制作工艺流程
皮具顾名思义,就是皮革制作而成的皮革成品物件。在一般的皮具制作过程中,此处不涉及另外一种工艺--皮革处理工艺,只谈皮具的制作,一般皮具的制作都要经历这么几个步骤:(铬鞣制做工艺)图纸设计、样品制作、打版、选料、下料、铲皮、缝制、油边等工艺流程;(植鞣制作工艺)雕刻要从选皮、开料、图案绘制、转印、刻线、雕刻、上色等工序完成。以上所有是要根据创作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到制作一个系列的过程才能完成皮具的制作。
2.哈萨克族纹样的创新设计
将哈萨克族传统纹样按照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等不同类型进行细致分类梳理。通过分类,可以清晰地把握各类型纹样元素的特点、规律以及适用场景,便于在创新设计时有针对性地提取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型元素之间融合创新的可能性。
从繁多的传统纹样元素中筛选出那些典型、独特且辨识度高的元素。比如在哈萨克族图案中,犄角纹是一种基本且通用的纹样,诸多图案都是犄角纹的变形,像镜像式犄角纹、钝角犄角纹、平角犄角纹等,它们能很好地体现哈萨克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特色,就是非常值得提取出来用于创新设计的典型元素。还有如驼掌纹常被视为鹰喙的变形,也是极具民族风格的元素,可作为重点提取对象,在保留其原有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重构,运用变形手法对提取的传统元素进行形态上的创新改变。将原本具象的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如把具象的羊角、鹿角、鹰爪等动物纹样简化、概括成更具装饰意味的几何化符号,增强其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使其融入现代设计作品之中。
3.展现民俗特色,结合皮革进行周边文创产品衍生
运用变形手法对提取的传统元素进行形态上的创新改变。将原本具象的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增强其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以皮革为载体,通过印压、熨烫的技法对皮革进行加工,结合当下时尚创意的文创产品进行融合,设计出多个系列的文创产品,每个系列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寓意,例如:哈萨克族羊角纹样的皮制挂件、哈萨克族钝角犄角纹样的皮鼓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让传统纹样元素以全新的形态展现出来,契合现代设计追求独特、新颖的理念,从而创造出既承载着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设计气息的皮具文创产品。
结论
非遗哈萨克族纹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皮具文创产品赋予了强大的文化魅力。这种独特性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对文化内涵有较高追求的消费者。文化内涵能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注释:本文为2024年伊犁师范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传统技艺的皮具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项目编号:S202410764010)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古月.中国传统纹样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01
[2]李静,唐飞.如何在中国传统元素中融入插画设计[J].才智,2015,(第 15 期)
[3]王田.历史文化主题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J].大众文艺,2019,118-119
[4]马月.伊犁地区特色皮具研究[A].新疆:伊犁师范大学(2019)19-0089-02
作者简介:(2001.12),男 汉族 四川省遂宁市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