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调度策略

杨峰
  
富网媒体号
2024年340期
铁塔能源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摘要:新能源发电的迅猛增长,虽为能源结构转型带来机遇,却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构成了挑战,其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特点,对电网的平滑运行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大规模储能技术凭借高效的能量存储与释放能力,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有效平衡供需,提升系统韧性。本文通过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调度策略探析,旨在探索最优配置与运行方案,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大规模储能技术;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调度策略;优化算法

1储能技术概述

1.1储能技术的分类

储能技术种类繁多,根据储能原理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以及热储能四大类。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它们通过物理方式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行存储;化学储能则以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为代表,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电磁储能则利用电场或磁场来存储能量,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和超导储能;热储能则是通过存储热能来实现能量的长期保存。

1.2 储能技术的性能比较

在评价各种储能技术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成本、安全性与环保性是关键的性能指标。能量密度反映了储能系统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能存储的能量大小,它决定了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内能够存储的电能多少。而功率密度则体现了储能系统快速充放电的能力,反映了储能系统快速充放电的响应速度,对于需要快速调节电能的场合尤为重要。循环寿命是衡量储能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更换频率。成本,包括初始投资成本、运维成本以及回收成本等,直接影响了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2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平滑新能源发电输出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与应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已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光伏发电系统的暂态功率均衡问题[1]。

储能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并依据电网需求进行灵活的充放电操作,从而实现对新能源发电功率的精准调节。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能系统可以吸收多余的电能;在新能源发电不足时,储能系统则释放存储的电能,以补充电网需求。这种功率调节机制不仅有效平滑了新能源发电的输出波动,还显著提高了新能源发电的并网稳定性。储能系统还能够通过预测新能源发电的变化趋势,提前进行充放电操作,以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这种基于预测的储能调度策略,不仅提高了新能源发电的利用率,还增强了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2.2电力系统调峰与调频

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段,电网面临着巨大的供电压力,而大规模储能技术能够发挥其调峰作用,通过释放存储的电能,有效缓解电网的供电紧张状况。这种灵活的充放电能力,使得储能系统能够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如夏季用电高峰或节假日等时段,迅速向电网提供所需的电能,从而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锂离子电池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电能,如1MW级储能系统在1小时内释放800kWh的电能[2],这对于应对瞬时负载的剧增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段,电网往往会产生多余的电能,这时,储能系统则能够吸收这些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储能和释能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平衡电力供需,还降低了电网的运行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除了调峰作用外,储能系统还具备对电力系统频率进行快速调节的能力,当电力系统频率出现波动时,如因负荷变化或发电机故障等原因导致的频率升高或降低,储能系统能够迅速响应,通过充放电操作来稳定系统频率。这种调频作用不仅能够防止频率波动对电力设备和用户造成损害,还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2.3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大规模储能技术通过优化电网潮流分布,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储能系统具备实时监测电网潮流状况的能力,这使其能够迅速捕捉到电网中的微小变化,在此基础上,储能系统依据电网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充放电操作,这种操作不仅有助于调节电网潮流,使之更加平稳、高效,还能显著降低电网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在电网面临故障挑战时,储能系统的应急供电作用更为突出,当电网因各种原因发生故障,导致部分区域停电时,储能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启动应急供电模式。这种及时的应急供电,不仅为停电区域提供了必要的电力支持,保障了重要负荷如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等的正常运行,还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储能系统的这种应急供电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电网的抗灾能力,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发生时,电网往往容易受损,导致大规模停电。而储能系统的存在,则能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灾后重建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3大规模储能技术的调度策略

3.1储能系统的调度模型

储能系统的调度模型是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充放电策略,并明确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的互动关系。在制定充放电策略时,需全面考虑电力负荷需求、新能源发电的实际状况、储能系统的当前状态以及电力市场的实时价格等多重因素。在负荷高峰时段,储能系统应及时释放电能,以减轻电网的供电负担;而当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能系统则需吸收多余的电能,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还需精细调控,以避免对电网电压、频率等关键参数造成不利影响,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2基于优化算法的储能调度策略

基于优化算法的储能调度策略旨在通过数学优化方法,找到最优的储能调度方案,以实现储能系统效益的最大化。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对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案进行迭代优化,它首先生成一组初始的调度方案,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遗传操作,如选择、交叉和变异,以产生新的调度方案。通过不断迭代,遗传算法可以找到一组最优的储能调度方案,使得储能系统的效益达到最大。粒子群算法则通过模拟鸟群觅食的行为,对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案进行搜索和优化,它将每个调度方案看作一个粒子,通过计算粒子的适应度值来评估其优劣,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同伴的经验来调整其位置和速度,以找到更优的调度方案。在制定储能调度策略时,还需考虑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目标函数通常包括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环保性能等指标,约束条件则主要包括储能系统的容量限制、充放电速率限制以及电网的运行约束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储能调度策略。

4结语

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调度策略是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本的不断降低,大规模储能技术将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大规模储能技术将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高毅.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4(5):132-134

[2]贾秀良,耿俊成,牛雨.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4,22(14):84-86

[3]李风洲,李永富.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4(15):272-274

[4]万小西.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6):0187-01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