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摘要:文化自信是国家自我认同的基石,也是个人成长的动力。在全球化浪潮下,中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承载着知识传递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将文化自信融入英语课程中,不仅是语言教学的深化,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自豪感的途径。如何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实现课程思政,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视域;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在全球视野下,文化自信成为民族复兴的内在力量。中职英语教育作为文化传播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渠道,需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思政,学生能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坚定自己的文化认同。英语教学的思政融合,能够促使学生从内心认同并自豪于自身的文化背景,更自信地发声。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实施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能力与良好品德的复合型人才。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塑造具有深远影响。英语课程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工具,承载着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责任。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的学习,更注重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通过英语课堂的思政融入,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培养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不仅能在技能上获得提升,更能在思想深度上得到拓展,从而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的融入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单一的语言技能培养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质的提升。学生不再只是机械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多元性[1]。英语课程从语言技能的传授转向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且有深度。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觉关注社会、文化与人类共同发展的议题,从而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内涵与实践性。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课程思政新观念,革新学习内容体系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课程思政的核心是通过语言教学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英语课程应不仅限于传授语言技能,更应通过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学习内容的革新要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基础,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着眼于反映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合理搭配提升英语课程的文化内涵。语言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能激发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兴趣,打破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掌握英语技能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例如,中职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The Great Wall》开展了以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比英美文化中的象征性建筑,引发学生对自己文化的思考与认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智慧。通过跨文化比较,学生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提升了对世界历史与文化的理解。教学内容不再单纯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其中,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丰富课堂教学新形式,优化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英语课程思政落地的核心平台。为了有效实现文化自信的培育,教学形式必须要多样化,互动性强。通过项目化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碰撞,增强课堂的参与感与互动性。优化教学流程设计时,应注重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课堂内容要紧扣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挖掘思想深度,关注文化差异与共性,激发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带领学生思考,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中职英语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Chinese New Year”与其他国家节日的异同,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英语呈现讨论结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中国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英语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教师优化了课堂流程,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有机结合。
(三)完善教学评价新体系,强化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是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保障。传统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语言能力的测试,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反馈与成效[2]。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教学评价应涵盖知识、能力与思想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在评价过程中,应通过多维度的评估标准,考察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深度等方面的表现。除了期末考试和作业评价,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不应仅仅看重学生的语言成绩,更要关注其思想意识的提升与文化认同的强化,这为课程思政的长期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中职英语课后,教师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除了传统的单元测试,教师还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课堂讨论围绕“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展开,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看法。评估标准除了语言能力外,还注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文化认同感。教师通过这类综合评价,强调文化自信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评估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结论: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实施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和完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全球视野与责任感。课程思政的融入使英语教学更具深度,也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一过程,既是文化自信的传递,也是教育使命的实现,关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廖志红.文化自信视域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武汉,2022(22):7-9.
[2]黄丽娥.文化自信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3(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