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机制探索

刘佳佳
  
富网媒体号
2025年24期
中南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机制,分析两者在国有企业审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协同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本文揭示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协同路径,并提出了构建有效协同机制的具体策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不仅能提高审计效率,还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协同机制

一、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保障企业财务健康、合规运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两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资源重复投入、审计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探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机制,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2.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隶属于管理层,导致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往往受到管理层的干扰,难以保持独立性。内审人员与财务人员合并办公,难以厘清财务与内部审计的界限,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

2.2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不足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数量往往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审计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但审计人员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审计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缺乏对其他业务领域(如运营、技术、市场等)的深入了解。这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审计结果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

2.3审计制度不完善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缺少规范的制度或业务实施流程。内部审计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受到影响。

2.4外部审计权威性不足

尽管国资部门会聘请外部审计力量对国有企业进行年报审计,但由于外部审计以报表为主体,难以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活动。外部审计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有效发挥国资监管作用。

2.5审计结果应用不充分

部分国有企业对外部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充分,未能将审计结果作为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这可能导致外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的必要性

在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广阔画卷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合作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更在强化风险管理、促进企业治理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是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必要性的深入剖析:

3.1提高审计效率:资源优化与流程精简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减少审计资源的浪费,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内部情况,能够为外部审计提供有关企业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帮助外部审计师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风险状况,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审计计划和程序。

3.2强化风险管理:专业视角与经验共享

外部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识别和管理风险。通过协同,内部审计可以借鉴外部审计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外部审计师也能从内部审计中获取企业内部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全面地识别企业的潜在风险,为企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3.3促进企业治理:合规监督与透明度提升

协同审计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它们如同企业的“双保险”,确保企业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方面的严格遵守。通过协同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有效遏制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同时,这种透明的审计机制也增强了企业的公信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和支持。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的路径

4.1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协同合作的基础。国有企业应建立定期的沟通会议制度,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些会议可以围绕审计计划、进展情况、发现的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确保双方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审计信息。同时,企业应明确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如电子邮件、电话会议、面对面交流等,以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准确。通过有效的沟通,双方可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形成共识,为协同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2统一审计标准和方法

为了确保审计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国有企业需要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和方法。这包括明确审计的程序、范围和要求,以及采用相同的审计技术和工具。通过统一标准和方法,可以减少因差异而导致的分歧和误解,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审计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4.3保障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为了保障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国有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或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审计工作;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他们能够独立地开展工作;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避免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工作的不当干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4协调审计计划

在审计计划阶段,国有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协调,以避免审计时间和范围的重叠。通过协调审计计划,可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双方可以共享审计成果,减少重复审计工作。这不仅可以降低审计成本,还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能够及时获取对方的审计计划和成果。

4.5加强人员培训与交流

人员培训与交流是提升协同合作效果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包括学习最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法规政策等。同时,企业还应促进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培训与交流,可以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结论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合作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强化风险管理、促进企业治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统一审计标准和方法、保障审计独立性、协调审计计划以及加强人员培训与交流等路径和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审计效果的最大化。未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合作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保卿. (2020).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中国审计评论, (01), 30-39.

[2]刘南. (202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难点及对策. 财会研究, (10), 43-45.

[3]杜立. (2023). 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审计效能和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绿色财会, (02), 43-36.

[4]束丹婷. (2024).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04), 133-1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