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刘树飞
  
富网媒体号
2025年64期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在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多维度探究,揭示其优化后勤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的内在逻辑。结合实际案例总结经验,为高校后勤智能化转型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助力高校后勤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

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后勤管理复杂度与日俱增。传统管理模式弊端渐显,难以满足师生对高品质后勤服务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为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带来曙光。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决策等能力,与后勤管理深度融合,有望突破现有困境,提升后勤管理效能,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筑牢根基。

一、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认知

1.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及其在管理领域的适用性

人工智能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元技术,能模拟人类智能实现任务自动化与决策智能化。在管理领域,其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精准洞察管理环节的潜在问题与优化空间。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故障,提前安排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管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为高校后勤管理注入新活力。

1.2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以 “精、准、细、严” 为原则,旨在将后勤工作分解为具体任务与标准流程。其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操作流程,实现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双提升。从物资采购到设施维护,从餐饮服务到校园环境管理,每一环节都追求精细化,以满足师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打造优质校园后勤保障体系。

1.3 人工智能与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融合的理论基础

二者融合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等。信息不对称常导致后勤管理决策偏差,人工智能凭借数据优势打破信息壁垒,使决策更科学。流程再造理论强调对现有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与彻底性再设计,人工智能为流程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重新规划后勤流程,消除冗余环节,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二、人工智能在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实践举措

2.1 智能设施设备应用于后勤运维管理

智能水电表作为能源监测的关键设备,内置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芯片,能够以分钟甚至秒为单位,实时采集水电能耗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 或 LoRa 等,快速传输至后勤能源管理系统。系统运用数据分析算法,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深度分析。一旦发现能耗异常波动,如某个区域水电用量在短时间内大幅超出正常范围,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后勤管理人员进行排查。可能的原因包括设备故障导致的能源浪费,或者是存在违规用电用水行为。通过这种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高校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有效降低水电消耗成本。智能照明系统则融合了光照传感器与人体红外传感器技术。当环境光线强度低于设定阈值,且检测到有人活动时,系统自动控制照明灯具开启,并依据人员活动范围与环境光线变化,智能调节灯具亮度。例如在图书馆自习区域,当只有少数学生在角落学习时,系统仅对该区域的灯具进行亮度调节,满足学生照明需求的同时,避免其他区域灯具的不必要照明,实现节能效果。

2.2 大数据驱动的后勤资源精准调配

在物资库存管理方面,全面收集物资的入库时间、数量、规格、供应商信息,以及出库记录、使用部门、使用频率等数据。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季节变化、教学活动安排、校园活动等因素,建立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例如在开学季,通过分析过往几年同期的教材、文具等教学物资的需求数据,以及本学期学生人数、专业课程设置等信息,精准预测各类教学物资的需求量,指导采购部门进行合理采购,避免物资积压占用资金,或因缺货影响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收集后勤员工的个人信息、技能水平、工作经历、考勤记录、工作绩效等数据。

2.3 人工智能辅助的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

通过搭建在线反馈平台,师生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提交对后勤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平台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技术,对师生反馈的文本内容进行自动分析。首先,文本分类算法将反馈内容归类到不同的服务类别,如食堂服务、宿舍管理、校园环境等。然后,情感分析算法判断师生反馈的情感倾向,是满意、不满意还是中立。例如对于食堂服务的反馈,若文本中出现 “菜品丰富”“味道可口” 等词汇,情感分析算法判定为正面情感;若出现 “菜品不新鲜”“价格过高” 等表述,则判定为负面情感。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后勤管理部门能够快速了解师生对各项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三、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与展望

3.1 实践取得的显著成效与管理优化成果

在能源管理方面,通过智能设施设备与数据分析的协同应用,高校后勤能耗得到显著控制。以某高校为例,引入智能水电表与能源管理系统后,经过一年的数据监测与优化调控,水电消耗总量较上一年度降低了 15% 左右,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成本。设备运维方面,智能传感器与故障预测算法的运用,使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如校园电梯的月故障率从原来的 5% 降低至 1% 以内,极大减少了设备维修次数与维修成本,同时保障了师生的乘梯安全与便捷。服务响应速度也得到极大提升,借助人工智能辅助的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后勤部门能够快速捕捉师生反馈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响应。

3.2 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隐患是当前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后勤管理涉及大量师生个人信息、校园设施设备敏感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一旦数据泄露,将对师生权益、校园安全与学校声誉造成严重损害。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与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依据员工工作岗位与职责,合理分配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特定数据。技术应用成本高也是制约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设备采购、系统维护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高校可以积极探索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高校提供应用场景与数据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3.3 未来发展趋势与深化应用方向

未来,人工智能将向更深度、更广泛方向发展。如在智能安防领域实现精准预警与快速响应,在后勤服务个性化定制方面进一步拓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师生提供专属服务方案。同时,加强与其他新兴技术融合,持续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创新,打造智慧后勤新生态。

四、结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应用,高校后勤管理将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精细化。未来,应持续探索新技术融合,推动后勤管理创新发展,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助力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来.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校后勤管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信息界,2025,(01):77-79.

[2]蔡媛梦.精细化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5,(01):7-8+16.

[3]李浚,原京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榜样引领路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25,(01):89-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