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九华立春祭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摘要:九华立春祭是衢州市九华乡妙源村的传统民俗活动,是浙江省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九华立春祭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通过对九华乡妙源村立春祭活动的调研,结合村民和相关领导的意见,分析了其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些分析,本文旨在为九华立春祭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希望通过强化文化教育和文创开发的力度,推动九华立春祭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
关键词:九华立春祭;文化传承和发展;文创开发;对策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步重视,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活动走进公众视野,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九华立春祭作为衢州市的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仅承载着本土的民俗风情,更是当地社区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象征。2016年11月,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衢州市唯一世界级的文化金名片[4]。九华立春祭的祭典内容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每一环节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主要内容有:开殿门接春、迎春、祭拜春神句芒、鞭春牛抬神巡村祈福、尝春、演戏酬神等[5]。
(一)研究意义
九华立春祭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研究其传承现状,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其当前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还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帮助解决当代传承中面临的问题,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九华立春祭这一传统节庆活动的传承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推动其文化创新与传承,力求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二、九华立春祭非遗文化传承现状
笔者于2024年8月前往浙江省衢州九华乡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妙源村副书记及村民进行调研,发放问卷四十余份,共计访谈3人,得到以下3点结论:
1.活动的时节性特征明显,旅游旺季与淡季差异大
九华立春祭的举行与农历立春日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强的时节性特点。由于立春祭的活动集中在一年一度的立春期间,导致活动受限于旅游的淡旺季,这使得其文化影响力无法均衡分布。旺季时,活动能吸引大批游客与本地居民参与,而在淡季,活动的开展则显得较为单一和局限。
2.传承断层,年轻一代参与度低
调研发现,九华立春祭的参与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而年轻一代对立春祭的兴趣不高,导致活动的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对于年轻人来说,传统民俗活动显得较为陈旧和缺乏吸引力,而他们对现代文化和娱乐方式更为关注。
3.缺乏专业文创团队,产品创新不足
尽管九华立春祭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但在文创开发方面仍存在较大空白。目前,妙源村缺少具备专业能力的文创团队,致使当地的非遗产品和纪念品设计缺乏创新,无法吸引更多年轻人或游客的兴趣,导致活动本身的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未能最大化。
三、九华立春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九华立春祭,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网络宣传和学校宣传,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传播九华立春祭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并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传承。
(一)加大“非遗进校园”宣传力度,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增强青少年对九华立春祭及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认知,应将其纳入到校园课程中。学校可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开发“九华立春祭”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以及校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节庆的了解和兴趣。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方式,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参与到九华立春祭的文化传承中,培养文化自信。
(二)与高等院校合作,推动文创产品开发
可以利用衢州地区高校的资源,与大学生创业团队或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生合作,开发九华立春祭相关的文创产品。通过将传统民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如积极推动二十四节气(如立春)与竹编、白瓷、农产品等元素的创新设计和开发,打造具有独特产业特色的产品。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吸引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和喜爱,推动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三)拓展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除了传统的“九华立春祭”外,妙源村还可以开发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增强村落的文化吸引力。例如,可以在夏季举办“夏至灯会”,展示本地的花灯特色,并邀请戏剧表演团体进行演出。此外,可以结合季节性变化,举办与农耕、自然相关的体验活动,如秋冬季节的农田劳作体验、春秋季节的手工艺制作等,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参与性。
(四)发展旅游产业,推出“立春祭文化之旅”
通过与旅游公司合作,设计“立春祭文化之旅”旅游线路,使游客不仅能参加九华立春祭,还能深入体验妙源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通过文化旅游线路的打造,推动九华立春祭的文化传播,增强地方经济的活力,并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提升九华乡的文化和旅游影响力。
(五)定期举办“乡村文化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暑期是游客和研学团队的高峰期,可以定期举办“乡村文化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展示、民间艺术表演、地方美食节等,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吸引更多游客体验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
四、结论
本文立足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背景,以九华立春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研究表明,九华立春祭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传承力量薄弱、文化活动单一、文创产品缺乏等问题,亟需多层次、多角度的对策予以解决。为此,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丰富节庆活动内容并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九华立春祭的持续发展,增强其文化影响力,促进本地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1]张新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J].文化与传播,2022.
[2]李伟.《民间节庆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关系探析》[D].浙江大学,2021.
[3]陈铭.《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路径探讨》[J].乡村文化,2020.
[4]余仁洪.《立春文化传承传播助推文旅融合发展》[A].见: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2021:615-618.
[5]林莉君《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录:民俗 九华立春祭》[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16(04):1.
本文系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时序之美:“两创”方针下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于11项国家级节气类非遗项目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