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策略在阅读理解提升中的效果分析

袁钱钱
  
富网媒体号
2025年53期
杭州市行知第二小学 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讨了“分层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科学分层、精准施教,目标分层、梯度引导,任务分层、层级推进等。从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阅读兴趣与自信的增强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不断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分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引言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获取知识、感悟世界、提升思维的基本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不断突破,获得最佳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阅读能力、认知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优生得不到充分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层,精准施教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学情,运用科学的分层教学策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水平。综合运用观察、提问、测试、访谈等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基础、思维特点等进行全面诊断。在掌握第一手学情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层方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1]。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在字词识记、文意理解、逻辑分析、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侧重指导字词和文意的准确把握;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引导其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概括;针对优秀学生,鼓励其展开创新性思考和阐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二)目标分层,梯度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纵向分层、螺旋上升”的规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考虑其已有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制定符合其发展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阅读学习目标。教师要进一步将总目标细化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拓展目标等层级目标,做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分层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既要保证每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又要注意把握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使目标之间能够有机衔接、相互支撑[2]。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一文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目标是准确把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提高目标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拓展目标是探讨武松打虎的现实意义。感悟智勇兼备、惩恶扬善的精神品质,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即使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获得新的提升,在教师的梯度引导下不断进步。

(三)任务分层,层级推进

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以分层教学目标为依据,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目标相匹配、难度梯度分明的阅读学习任务,可以借鉴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理论,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不同思维层面入手。由低到高,设计基础性、拓展性、创新性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形成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任务链,让学生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不断积累阅读经验,强化阅读技能,分层任务的设计还要注重开放性和延展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在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中深化语文素养[3]。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设计了识记理解、深入赏析、创新探究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基础任务是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写下自己的理解;提高任务是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拓展任务是搜集长征的历史资料,探讨诗歌的现实意义,撰写学习心得或创作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外系统完成各层级任务,在丰富的探究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分层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分层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支持和指导,引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突破,取得新的进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整体提升。基础性任务的设置,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巩固字词识记、文意理解等基础性阅读能力;拓展性任务的设计,鼓励学生围绕阅读材料展开积极思考和探究,在分析比较、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建构和逻辑思辨能力。创新性任务的安排,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多元视角感悟文本,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表达能力,在“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引领和合理分层的任务设置下,学生能够获得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认知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实现了广度和深度的双重提升[4]。

(二)学生阅读兴趣与自信的增强

与“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更加重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起始水平、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能力出发,为其提供符合其认知特点和接受程度的学习任务,使其在阅读活动中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力所能及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设置下,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和积极性,主动探索、勇于尝试,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明显提升。教师积极引导、及时肯定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帮助其树立“只要努力就能够进步”的信念,最终使学生形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转变,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广泛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积累和人文素养。

(三)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分层教学改变了“一言堂”的满堂灌模式,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兼顾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在备课环节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层级化处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启发诱导、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精准点拨,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在课后教学反思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客观评价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在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往复中逐步探索形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华丽转身。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围绕学生学习需求。通过科学分层、精准施教,目标分层、梯度引导,任务分层、层级推进等系列策略,不断优化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其获得个性化发展,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分层教学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和主动性。分层教学实践还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这些积极成效充分彰显了分层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海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名师在线,2025,11(02):67-69.

[2]郭爱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策略[J].家长,2024,(33):55-57.

[3]于丽娟.阅读理解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05):103-105.

[4]张永军.小学语文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3,(06):19-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