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计算机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务组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基于计算机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在考务组织管理上存在区别于传统纸质考试或其他大规模考试的特点与难点,如何在考试组织过程中思考其解决思路进而验证应用效果,是考务组织管理科学化的要点,也是计算机化考试大范围推广的重点,本文将以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组织实践为切入点,探讨计算机化考试在考务组织管理上的思考与成果。
关键词:计算机化考试;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务组织管理
1 基于计算机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务组织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1.1多科自主选考
新政策下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存在同一批考生将选择不同学科进行考试的问题,由此对应的考务管理中,传统纸笔考试只需要用人工来识别及区分不同考生、设置不同的考场与批次,进而分发对应科目的试卷即可,但对于计算机化考试而言,系统上的统一登录界面如何分端口、分科目进行,登录后如何在同一考场兼容不同科目同步考试,在可能每科的考试时长不一致的时间进行统一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实际操作难度。
1.2同时段多科混考组织
由于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涉及六个同时开考的科目,不同考生的应考科目并非规则统一,如采用传统的纸笔考试,在组织考试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且组织过程繁琐复杂,因此,考试院对采用计算机化考试实现同批次多科目并行考试的需求尤为迫切,能否针对该问题提出高效的解决办法,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1.3个性化考务组织需求加剧
新的政策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考务组织在对考生的考试时间、场次设置、考场编排等方面均存在个性化需求,上海考试院当地的要求是第一天安排其中三个科目,第二天安排另三个科目;同一天内考1科的考生集中编排,不与考2、3科的考生混在一个考场,仅在考位紧张的情况下,特殊申请报批后的混合编排才被允许;同一天内考1科的考生,可以编排两个批次,考2、3科的考生只有一个批次;原则上不跨区、考点编排考生。为达到上述的编排需求,考试系统需支持自动编排,同时支持手工进行调整,如部分考点存在特殊的考生个案不得不临时编排,或者考点机位不够导致待考1科的考生与考待考2、3科的考生混编等情况;同时,完成编排后的考务数据需支持准确性校验。这对计算机化考务组织逻辑设计的灵活性、适应性要求较高。
2 基于计算机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务组织管理的思路及探索
2.1选报科目匹配联动
采用计算机化考试,考生端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显示考生对应的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的选科点击对应按钮则可开考,若该科目已经作答过,界面按钮将显示灰色不可点击。其系统实现的方法在于,监考端提前匹配考生报考的科目及试卷,登录后快速获取并立即下发科目指令;考生端根据监考端下发的科目数具体显示,当考生选择其中一科时再次发送指令至监考端,监考端收到后下发对应的科目试卷至考生端,考生端方可下载相应试卷并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即获取科目信息,开考时显示该科的试卷,考生只需选择相应的科目则可开考,极大方便了考生科目的选择与考试。在考试过程中,对于各种异常的处理,也与所考科目进行联动处理。
2.2以考位为单位大场次开考
计算机化考试应用,为满足多科同时开考的灵活到考,开创性地运用大场次的考试时间设定,即系统允许考生在所设定的较长一个时间段内进行考试,打破传统的考试时间限定在单一科目所固定的时间点问题,考生在这个较长时间段内选择合适时间点来参加考试即可,该设定为考生不定时登录和交卷提供可能。此外,传统的考试以考场为单位进行管理,对于该场内考生的缺考漏考、提前交卷等个别机位空闲情况无法及时替补利用,不得已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而以考位为单位的计算机化考试,各考场一旦出现考位空闲,系统即可以安排候考的考生及时补位开启考试,及时地释放机位资源进而提高其复用率。并且,与普通的计算机化考试系统相比,该考务组织模式下的考试管理对象精细至每一个考位而非考点或考场整体。由此,同一个考试时间内的同一个考场可以混合多个科目的考生同时考试并做到互不影响。
2.3多科多人混考动态编排
为何满足上海考试院的考场编排规则,系统需做到灵活编排,即根据各个考区的要求进行动态编排,同时满足个性化调整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根据编排结果灵活组织考试。为此,考试系采用多科多人混考的办法和机制,并设计了一套可灵活配置的编排办法,通过对参数的配置,即可以按需进行编排,达到灵活编排、动态调整的目的。此外,当部分区域需要根据自己本区域的规则进行调整时,考务系统也可开放手工编排的功能,方便人工干预调整。
3基于计算机的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务组织管理的实践及效果
3.1自主选科,考生灵活开考。
计算机化考试模式下,上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有效解决了自主选科的科学实现。系统的区分性选择按钮清晰地为考生作出明了的引导,极大地方便了考生选科作答,后台也为考试组织中自试卷下发至收卷的系列流程实现闭环,为现有的学考计算机化组织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既方便考生应考,也方便考试机构的考务组织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自主选科还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考生抄袭的现象。另外,采用自主选科开考的方式,考生在完成一门考试后,方可继续进行下一科目的选择,点击后即继续下一科目的答题,方便考生连贯地逐个完成自己应考的各个科目考试,这也是一种新的考试方式的突破。
3.2大场次多科混考,机位利用程度高。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自2019年5月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应用探索,经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实践,验证并实践出一整套在编排场次上充分利用考试机位的方法。传统考试中,单个考场同一时间只能编排单个科目,不同科目需要分时段错开考试。上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有效地在单个考场进行多个科目的考试,且各科同时开考,实现同个大场次考试时间内考生的及时接续,第一批应考单科考生结束后继续安排单科考生,应考多科的考生则连续作答直至完成全部待考科目。
3.3一站式考务工作模式,提高考务组织管理效率。
借助计算机化考试应用,在考试组织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系统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优化参数的变换配置,灵活合理地编排考场,进一步实现同个时间、同个考场可混合多科考试互不影响,计算机收发考卷全场监考的功能。系统在完成考务编排后,也同步生成相对应的考务资料,包括门贴、桌贴、批次时间表、准考证等资料,以便及时配合各考点、考场的布置与准备工作开展。系统支持对各考点下载情况的跟踪管理,每份考务资料的下载均可进行记录,方便考试机构实时了解整体情况并督促所有考点考场快速完成工作,保证了整体考试的高效率和高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高昊.基于混合算法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编排系统研究及应[D].长沙:中南大学,2011.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EB].教育部官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