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氨甲环酸口服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基于皮肤屏障修复与炎症调控的机制探讨
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复杂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其治疗难点在于易复发及炎症性色素沉着(PIH)的高风险。本文从皮肤屏障修复与炎症调控的角度,探讨氨甲环酸口服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通过对63例黄褐斑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氨甲环酸口服组、激光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色素沉着指数(MASI)、皮肤屏障功能(经皮水分流失,TEWL)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情况。临床上同一个体皮下毛细血管的变化一定程度能代表皮肤的炎症状态,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MASI评分改善、皮肤屏障修复及炎症因子降低方面均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口服联合激光治疗通过修复皮肤屏障与改善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情况,显著提高黄褐斑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激光治疗、皮肤屏障、炎症调控、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引言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紫外线暴露、激素水平变化及皮肤屏障破坏等多重因素。近年来,氨甲环酸口服因其抑制黑色素生成及抗炎作用逐渐成为黄褐斑治疗的研究热点。然而,单一治疗效果有限,且激光治疗可能因热损伤导致炎症性色素沉着(PIH)。本文从皮肤屏障修复与炎症调控的角度,探讨氨甲环酸口服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黄褐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l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为黄褐斑(MASI 评分≥10)。
?年龄 18-50 岁,女性。
?无氨甲环酸及激光治疗禁忌症。
l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近期使用过其他美白产品或接受过相关治疗。
?有光敏性疾病或皮肤癌病史。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将63 例患者随机分为3 组,每组21 例:
l氨甲环酸组:口服氨甲环酸 ,每日2 次,连续3 个月。
l激光组:采用Q 开关Nd:YAG 激光( )治疗,每月1 次,共3 次。
l联合组:氨甲环酸口服(同氨甲环酸组)联合Q 开关Nd:YAG 激光治疗(同激光组)。
1.3 疗效评估
l主要指标:色素沉着指数(MASI)变化。皮肤屏障功能(经皮水分流失,TEWL)。皮下毛细血管扩张visia 评分。
l次要指标:
患者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 分)。
复发率(治疗后6 个月内色素沉着加重或复发)。
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氨甲环酸组半年后对比案例



2.1 治疗前后MASI评分比较
氨甲环酸组:MASI评分从15.2±2.1降至10.5±1.8(P<0.05)。
激光组:MASI评分从15.4±2.3降至9.8±1.6(P<0.05)。
联合组:MASI评分从15.3±2.2降至6.2±1.4(P<0.0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
2.2 皮肤屏障功能(TEWL)变化
氨甲环酸组:TEWL从12.5±1.8 g/m²/h降至10.2±1.5 g/m²/h(P<0.05)。
激光组:TEWL从12.6±1.9 g/m²/h降至9.8±1.4 g/m²/h(P<0.05)。
联合组:TEWL从12.4±1.7 g/m²/h降至7.5±1.2 g/m²/h(P<0.0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
2.3 皮下毛细血管扩张程度
氨甲环酸组:visia评分平均提高5-14分。
激光组:visia评分平均提高3-6分。
联合组:visia评分平均提高7-16分。
2.4 皮肤屏障功能(TEWL)变化
氨甲环酸组:TEWL从12.5±1.8 g/m²/h降至10.2±1.5 g/m²/h(P<0.05)。
激光组:TEWL从12.6±1.9 g/m²/h降至9.8±1.4 g/m²/h(P<0.05)。
联合组:TEWL从12.4±1.7 g/m²/h降至7.5±1.2 g/m²/h(P<0.0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
2.5 患者满意度
氨甲环酸组 :满意度评分为6.5±1.2。
激光组 :满意度评分为7.2±1.1。
联合组 :满意度评分为8.8±0.9,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
2.6 复发率**
氨甲环酸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5%。
激光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0%。
联合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10%,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
2.7 不良反应
氨甲环酸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无严重不良反应。
激光组: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红斑,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
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黑色素生成,同时具有抗炎作用。其修复皮肤屏障的机制可能包括:
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皮肤屏障损伤。
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3.2 激光治疗的作用与局限
Q开关Nd:YAG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颗粒,但其单独使用可能因热损伤导致炎症性色素沉着(PIH)。联合氨甲环酸口服可减少激光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降低PIH风险。
3.3 联合治疗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氨甲环酸口服联合激光治疗在MASI评分改善、皮肤屏障修复及炎症因子降低方面均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联合治疗的优势包括:
氨甲环酸抑制黑色素生成,激光直接破坏黑色素颗粒,双重作用提高疗效。
氨甲环酸减少激光治疗后的炎症反应,降低PIH风险。
联合治疗可延长缓解期,降低复发率。
3.4 皮肤屏障与炎症调控的作用
黄褐斑的发病与皮肤屏障破坏及慢性炎症密切相关。氨甲环酸通过修复皮肤屏障与调控炎症反应,为黄褐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4. 结论
氨甲环酸口服联合激光治疗通过修复皮肤屏障与调控炎症反应,显著提高黄褐斑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率。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玉波,王建锋,卢晨,等.面部刮痧联合外敷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11):2192-2195.DOI:10.16448/j.cjtcm.2024.1133.
[2]徐凡,龚春燕.局部使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11):189-192.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6572.
[3]罗琴,童曦,王金龙,等.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J].药品评价,2024,21(10):1278-1281.DOI:10.19939/j.cnki.1672-2809.2024.10.28.
[4]包玲丹,喻集保,陈君.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加中药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4,36(10):1378-1381.
[5]林秀,姜金豆,郭雪贞,等.氨甲环酸联合非交联透明质酸皮内注射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24,14(10):15-18.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