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幼儿园大班“建构区”的合作环境创设与幼儿的情感体验

师洁
  
小草媒体号
2024年2期
旬邑县太村镇中心幼儿园 陕西咸阳 711300

摘要:建构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那么,幼儿园建构区环境如何创设,采取怎样的措施,使用什么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交流、共处与合作。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游戏活动

一、在合作环境中产生教育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活动与表现提供机会与条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指南》也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建构区它不仅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区之一,同时还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幼儿动手能力、情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它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怎么样游戏环境中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才能激发幼儿的无限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深层的挖掘和思考。

二、幼儿在“环境”中如何合作

幼儿升入大班后,我一直在思考,教室该创设什么区域环境,投放哪些材料,怎样才能在区域游戏中最大可能的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合作与交流?

(一)小环境“大梦想”

建构区就是在进行进行搭建活动中进行合作与交流,那么建构区的空间就应该是教室最大的空间,不管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哪些材料,我们都能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与搭建。

在中班的时候,我们教师所有的区角都在一起,建构区设立在教室最后靠墙的角落,区角活动时,总是显得很拥挤,因为每个区角容纳最多不到8名幼儿进行活动。并且区角间相互影响,各个区角中的争吵声、吵闹声就传了出来。由于空间的狭窄导致幼儿的活动范围很局限,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也影响幼儿的合作与交流,使幼儿没有得到良好的活动体验感与成就感。

其次,建构区的创设既要和教室环境的大氛围融合,也要能突出建构区的特色。那么根据班级的自身条件,选择宽敞的地方设置建构区域。在进入大班后,经过和班级老师共同讨论和规划后,我们将建构区挪在靠教室后墙的一面,但不同于中班区别的是,我们添置了具有建构特色的栅栏将各个区角围拢,以手工制作的小城堡别墅为区域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那么我们的活动场地在哪里的?还是在一个角落吗?不,改变之后,空旷的大教室是我们创作的空间。每当我们进行区域活动时,我们会把教室的所有桌椅全部架起来,搬去幼儿触碰不到的安全位置,这样一来,我们整个教室大部分都是建构区的活动场地,这样的环境场地,幼儿都特别喜欢,环境和谐,与其他区角不影响,为幼儿增添了更多交往机会。

一次建构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一起进行合作搭建,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空间与场地。并积极地进行互动交流,讨论等,在活动结束时我对他们搭建物进行拍照,幼儿间愉快且轻松的活动氛围,让我感到欣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幼儿能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搭建作品,还能促使主题不断深入,能更有效的满足幼儿的成功感与成就感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建构活动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以“环境”促交流

在建构活动过程中,幼儿要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进行搭建和解决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造了交流的氛围,并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三)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游戏中最大的物质支持来源于区域材料,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材料的搭建,来发现想象力,创造力。在进入大班后,我们在建构区投放了的废旧纸盒,纸箱后,幼儿刚开始玩的时候兴趣很高,但是没过多久,幼儿对纸盒的热情就降低了。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观察发现,幼儿间个体差异很大,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活动中使用材料的层次也不同,单一的材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很难激发幼儿的想象。发现这些原因以后,我们决定再次增加其他辅助材料。那么投放哪种材料更合适呢?我们开展了材料大调查活动, 通过了解幼儿的调查表征求了幼儿的意见后,我们又增加了一些幼儿在日常中喜欢的桌面玩具、易拉罐、一次性水杯和一些立体的小人等,这样在幼儿进行建构的同时既可以作用易拉罐,水杯,玩具进行辅助搭建。另外搭建城堡是幼儿在搭建活动中最喜欢搭建的,那么有立体小人,幼儿会在搭建城堡的时候,可以模拟生活场景。比如给城堡增加一些守城的士兵,城堡里的行人,小朋友,各种行业中的工作者等等。通过几次活动后观察发现,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活动兴趣很浓。通过投放多种丰富的材料,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也充分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合作游戏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大班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游戏的目的明确、计划能力较高。大班幼儿往往是在建构活动前就宣布所要建构的建构物的名字,表明其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现象也增多。此外,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增强,幼儿可以开展多人参加的、持续时间长的大型小组合作建构游戏。幼儿也不再满足于作品的完成,开始有使用辅助材料进一步美化自己的建构物的意愿。

总之,幼儿进入大班后,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他们已经可以搭建出有各种丰富情节,活动场景,具有较高水平的建筑能力,并且所呈现的作品基本为立体结构,构造比较形象且对称和谐,

幼儿进行搭建活动时,教师可以适时的进行观察并及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或者在询问幼儿是否愿意教师参与和幼儿共同游戏。通过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也可以增加师幼互动,增进师幼感情。建构区合作环境的创设真正成为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以及搭建成功后获得的成就感。

四、建构使“我”快乐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建构世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那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温馨且自由的合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去支持幼儿,调动幼儿,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让幼儿尽情地去探索、去搭建、去游戏、去交流、去创作、去合作。通过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环境,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阶段提供符合幼儿使用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合作的环境与机会,去激发和鼓励幼儿自由、自主的进行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交往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