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储能的微电网技术及其在偏远地区供电中的应用

张锡波 应建国 江静娜 沈凤凤
  
星跃媒体号
2024年7期
宁波新胜中压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由于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式电力供应方式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依赖外部能源及电网等问题,因此,分布式电力系统是当前电力供应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此外,微电网技术应用还能够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储能;微电网技术;偏远地区;供电;应用

1微电网技术概述

1.1微电网的定义和分类

1.1.1定义

微电网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DistributedEnergySystem,DES)和新能源技术,通过充分发挥储能、智能控制和信息化技术,将分散的发电、储能、负载和网格互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可自主控制和管理的小型能源网络,实现可靠、安全、高效的供能方式。

1.1.2分类

微电网按照规模和系统独立性可以分为四类:

基础微电网(BasicMicrogrid):独立于主电网,包括一个或多个发电源、负载和储能设备;

扩展微电网(ExtendedMicrogrid):能够与主电网双向交流,同时也能独立运行;

运营微电网(OperationalMicrogrid):包括多个微电网组成的、能够在主电网范围内协同运营的网络;

企业微电网(EnterpriseMicrogrid):由企业、园区等组织管理和运营,为其所在范围提供电力、节能和电力质量保障。

1.2微电网的运行模式与市场前景

1.2.1运行模式

微电网的运行模式根据其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可分为三种:

·独立运行模式:微电网与主电网完全隔离,通过自身的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实现供能;

·并网运行模式:微电网与主电网双向交流,根据负载需求实现自动切换;

·联网运行模式:多个微电网之间相互连接,共同协调运行。

1.2.2市场前景

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传统能源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实现去中心化、高效性和可靠性的新型能源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电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在未来,微电网将成为新型城市能源供应方式的核心,为推动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3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

微电网中储能技术是微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储存能源、平滑负载波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3.1常见储能技术

·锂离子储能技术(Lithium-ionEnergyStorage):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高效率等优势,已成为微电网应用的主流技术之一;

·铅酸储能技术(Lead-acidEnergyStorage):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但能量密度较低,使用寿命短;

·钠硫电池储能技术(Sodium-SulfurBatteryEnergyStorage):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长寿命等优点,但价格较高,存在安全问题;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SuperCapacitorEnergyStorage):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充放电速度快等特点,但能量密度较低,适合于短时充放电领域。

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2.1储能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储能技术作为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微电网供电不稳定的问题,进而提高微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从储能技术可行性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评估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潜力,其次需要考虑其技术成熟度、制造成本以及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从应用潜力的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技术和微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储能系统可以平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增加发电设备的效率,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因此,储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微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和节能降耗。

2.2目前主流的储能技术及其优缺点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下面将对这些储能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

2.2.1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是一种传统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微电网等领域。其主要优点包括制造成本低、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但其缺点也不可忽略,包括体积大、重量重、效率低、环境污染等。此外,铅酸电池还存在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受到过充和过放等因素影响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2.2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其主要优点包括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寿命长、环保等。由于其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微电网中最受欢迎的储能技术之一。不过,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以及防止过充和过放等问题。

2.3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运用方式

储能技术通常采用并联或串联等方式与微电网中的电源系统共同协作。为了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应根据储能系统的特性和微电网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储能管理策略。下面将对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运用方式进行简要阐述。

2.3.1并联方式

储能系统与微电网的并联运行方式是指将储能系统与电源系统并联使用,共同为微电网提供电能。此种方式下,当微电网中的发电设备无法满足需求时,由储能系统向微电网中注入能量,保证供电的稳定性。该方式优点为稳定供电,缺点为需要定期检查储能系统的性能并维护储能电池等设备。

2.3.2串联方式

储能系统与微电网的串联运行方式是指将储能系统置于微电网的负荷端,以提高微电网系统的能耗效率。此种方式下,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对电能的储存和回馈,以降低微电网系统自身的能耗成本。该方式优点为提高能耗效率,缺点为储存容量有限,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储能技术在偏远地区供电中的应用

3.1偏远地区供电问题的挑战

偏远地区的供电,具有一定的掣肘性和挑战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偏远地区的用电量逐年增长,然而该地区的电力资源却难以支撑这样的用电需求,这使得偏远地区供电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偏远地区用电需求比较分散,用电负荷不平衡,时空特性难以预测和区分,因此难以精确调度和供应。其次,由于偏远地区的地理环境多变,对电源和电网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很高,这同样增加了供电的难度和复杂度。此外,偏远地区供电往往仅靠传统的电力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污染较大,而且运行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偏远地区独特的能源需求。综上所述,偏远地区供电中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

3.2储能技术在偏远地区供电中的优势

储能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选择。与传统的发电方式不同,储能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特别是在偏远地区供电应用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储能技术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根据储能技术所采用的不同形式和扩容程度,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负荷需求,及时平衡供需关系,确保偏远地区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其次,储能技术能够提高电源和电网的配合度和协调性,充分发挥供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供电成本,提升偏远地区的电力质量。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能量利用和回收,降低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保护贡献巨大。

3.3储能技术在偏远地区供电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偏远地区的供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以下是储能技术在偏远地区供电中的应用及效果展示。

3.3.1蓄电池储能技术

蓄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储能形式,其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于电池中,在需要时通过反应转化为电能供应。在偏远地区,采用蓄电池储能技术解决供电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以太阳能为例,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为电能,通过蓄电池进行存储,再输出为稳定的直流电、交流电,提供电力给偏远地区。

3.3.2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储能形式,其原理是在两个恒温储液罐中,通过溶液交换电荷来储存能量。相较于传统的蓄电池,液流电池可以进行快速充放电,具有循环寿命长、容量可调节、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在偏远地区供电中,液流电池还能够通过多能源的组合利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结束语

未来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探索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为完备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京和.开发农村水电改善偏远贫困地区无电人口民生状况.2008,25-27

[2]刘学平.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混合系统.2016,50-52

[3]丁伟光,苏日那,钟海洋.牧民心中永远的“格桑花”——记国网蒙东电力克什克腾旗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工作.2017,25-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