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杨连芝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0期
江苏杰里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桩基工程施工是确保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型后的质量检验三个方面探讨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了常见的桩基工程质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质量控制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路径,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操指导。

关键词:桩基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技术问题;持续改进

一、 引言

桩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质量控制贯穿于桩基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应对现代复杂的工程项目时已显不足,因此,必须引入更加科学、系统和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本文通过详细剖析桩基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探讨了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提出质量控制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方法,以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与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的详细勘查通过地质勘察获取土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地下水位等关键信息,为桩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1]。也要考虑环境因素,如周边建筑物的存在、噪音和震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等,都需要细致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桩基工程自身符合质量要求,还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遭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施工前施工材料的选拔和检验也很重要,桩基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例如混凝土、钢筋等,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桩基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在这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标准,对所有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测试,确保其满足工程要求,为桩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施工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桩基的类型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配置,对不同桩基类型(如摩擦桩、承插桩等)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的表现评估,选择最适合本工程的桩基类型;施工方法的选取则需综合考虑施工速度、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比如是否采用静压法还是打击法等;而施工机械的配置则直接关系到施工效率和质量,选择适合的施工机械,将技术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这些基础上,还要提高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现场管理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能够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技术和过程监控三个方面,每个环节的细节处理都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质量[2]。桩基施工准备阶段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必须确保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勘察数据决定了桩型选择、桩长、桩径以及施工方法,需要全面了解地质条件,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减少施工中的不可控因素。施工技术是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具体包括桩基布置、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的控制,合理的桩基布置能有效分散建筑荷载,提高整体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特别是在钻孔、清孔、混凝土浇筑等关键环节。施工参数如钻孔深度、泥浆比重、混凝土配合比等,都需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

(三)桩基成型后的质量检验

在施工完毕的桩基进行检验时,综合评估的角度应该着眼于两大关键指标:一是桩身本身是否具备预期的物理特性和结构完整性;二是其承载能力能否符合设计规范,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创新性地应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对这些检测任务提供了科学且高效的方法论支撑,例如声波透射法利用高频声波穿过桩身,分析其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从而评估桩身内部的损伤和空隙率。通过这种方式,桩基可能存在的内部裂缝、蜂窝和夹杂物等缺陷便能被精细地显现出来。荷载试验作为桩基工程质量评价的“金标准”,尤其是静载荷测试,更是直接揭示出桩基与周围土壤相互作用的实时状态,包括承载力、沉降量等增强了桩基检验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三、常见桩基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

(一)桩体质量缺陷及其影响

桩体缺陷主要展现在材料的不均一性、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以及设计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上,每一种缺陷都可能导致桩体承载能力的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结构故障,比如由于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或内部夹杂大量气泡而形成的蜂窝、孔洞等问题,会削弱桩体的整体承载力和耐久性。施工过程中桩体位置的偏差、倾斜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其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加速结构的损伤过程[3]。对于以上问题,就要以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为核心,引入高精度的监控设备和更为严格的质检流程,有效预防和识别质量问题的发生。利用现代感测技术,如光纤传感器,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和固化过程,及早发现潜在的密实度问题或内部气孔,并据此调整施工策略。针对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改进施工方案的制定可采取模拟仿真技术预演施工流程,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偏差问题。对于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风险,如地质条件不匹配导致的设计失误,可以通过加强地质勘探的深度和广度,利用高分辨率地形图和3D地质建模技术来优化设计参数。

(二)桩基施工中技术问题的应对

常见的桩基工程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材料和施工工艺两大方面。桩体混凝土密实度不足、钢筋笼制作和安装不规范、桩体位置和倾斜偏差等都是常见的问题[4]。这些问题一旦出现,会削弱桩基的承载力,引发结构的长期变形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应加强质量检测和控制,混凝土作为桩体的主要材料,其配合比和搅拌质量直接决定了桩体的密实度和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高质量的原材料,严格按照设计配比进行搅拌,并通过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如超声波检测和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浇注状态。通过这些高精度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并修正混凝土内部的空洞和裂缝问题。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应遵循高标准的规范,确保钢筋间距、搭接长度和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设备,进行钢筋笼的定位和安装,可以有效减少位置和倾斜的偏差,确保桩基的整体受力均匀和稳定。

在施工工艺上,应注重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桩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从开挖、支护到混凝土浇筑和固化,都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和接缝不良等问题。为此,采用自动化浇筑设备,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和分析施工数据,提高施工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在应对桩基施工中技术问题时,还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例如,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施工场地,应加强地质勘察和试桩试验,充分了解地下土层的分布和性质,优化桩基设计和施工方案。

(三)质量控制管理与持续改进

在施工前需确立关键质量控制节点,如原材料选择、施工方案审批、现场操作流程等,并配合实时监测,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检查机制;这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更能预见并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返工和延误。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桩基工程质量提供量化评估,要将其作为后续决策和改进的依据。树立整体优化的理念,将质量控制与效率提升、成本精算等其他部门的工作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优化迭代的闭环系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应当迅速、精准,每次反馈循环都促进工程在成本、技术、管理等层面的逐渐升级与完善。

四、结语

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科学的施工前准备、严格的施工过程管理和细致的成型后质量检验,可以大幅提升桩基工程的质量水平。面对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质量控制体系。本文的研究为工程实践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希望能够推动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波.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01):142-144.

[2]周天琳.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探析[J].房地产世界,2021,(04):110-112.

[3]王惠峰.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19,(08):140-141.

[4]张鼎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24):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