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技能实践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杨阳
  
星跃媒体号
2024年31期
重庆师范大学 401331

摘要:本研究旨在基于“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技能实践的效果进行深入评估,并探索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第二课堂活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促进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实际成效,同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反馈体系,以持续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关键词:五育并举;第二课堂活动;专业技能实践;效果评估;反馈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五育并举”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科学评估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技能实践的效果,并基于评估结果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指导活动的持续优化和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提升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技能实践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说明

根据调查结果,当前第二课堂专业技能实践展现出积极成果与待解挑战。活动类型多样获广泛认可,但仍有学生呼吁拓展新形式,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践频率上,近半数学生周均参与,活跃度佳,然机会不均影响部分学生实践深度,故需提升活动频次,拓宽锻炼平台。资源分配不均引学生不满,强调未来需优化策略,确保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活动设计方面,针对性不足是共识,需深入洞察学生需求,提升设计精准度,激发学习与实践热情。学生参与度虽高,潜力尚待挖掘,应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活动吸引力与互动性,全面促进学生技能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专业技能实践效果的评估

(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估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技能实践的效果,应依据“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技能实践的具体特点,构建了以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

技能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成绩、实践操作表现等量化指标,评估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包括知识理解、技能熟练度等。

创新能力:通过学生提交的创新项目、创意方案或在日常学习中的新颖见解,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表现,如角色分配、沟通协作、冲突解决等,结合团队成员间的相互评价,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情境等方式,考察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结合学生提交的问题解决报告和教师评价进行评估。

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对“五育并举”理念的全面体现,该维度涵盖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

(二)评估方法选择

为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评估:主要依托测试成绩、项目完成度等客观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量化展示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中的表现。

定性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主观评价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弥补定量评估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施评估计划时,精心设计评估工具,如测试试卷、项目评价表、观察记录表等,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随后,运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第二课堂活动在专业技能实践方面的成效与不足。具体分析内容可能包括不同类型活动的实践效果对比、学生群体间的差异分析、活动改进建议等,为进一步优化第二课堂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三、反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一)反馈渠道建立

为了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反馈体系,设立了多元化的反馈渠道,以确保学生、教师及管理者能够便捷、及时地表达意见和建议:

线上平台: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教学管理系统等线上平台,设置专门的反馈模块或意见箱,鼓励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通过匿名或实名方式提交反馈。同时,定期发布反馈处理进度和结果,增强透明度和互动性。

意见箱:在校园内设置实体意见箱,特别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集中区域,方便学生随时投递纸质反馈意见。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开箱整理,确保每一条意见都能被及时关注和处理。

定期座谈会:组织定期的学生代表、教师和管理者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第二课堂活动中的问题、挑战和建议。通过深入讨论,形成共识,为活动改进提供直接依据。

其他渠道:鼓励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热线等方式提交反馈,确保反馈渠道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二)反馈内容分析

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将被视为宝贵的资源,进行细致的分类整理和分析:

专业技能实践效果:分析学生在技能掌握、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反馈,评估活动的实际效果,识别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活动设计:关注学生对活动内容、形式、难度的反馈,评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吸引力,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组织管理:收集关于活动组织、资源分配、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反馈,评估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发现潜在的管理漏洞和改进空间。

综合评估: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提炼出共性问题、亮点和创新点,为后续改进提供全面指导。

(三)反馈结果应用

根据反馈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形成闭环管理:

优化活动设计:根据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反馈,调整活动主题、形式和难度,确保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提升实践效果。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教师在专业技能指导、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不足,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完善资源配置:根据反馈中提到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优化资源配置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强化宣传推广:针对活动知晓度不高的问题,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第二课堂活动的亮点和成果,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跟踪实施效果:建立反馈结果跟踪机制,定期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优化策略,确保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四、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中专业技能实践效果的全面评估与反馈机制的构建,不仅为提升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实现“五育并举”教育目标提供了实践路径。未来,应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和反馈机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悦.“五育并举”背景下“第二课堂成绩单”育人体系与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3(17):55-57

[2]杨劲飞.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第二课堂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改革机制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3(12):0065-0068

[3]合肥工业大学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15(2):F0003

项目号:

重庆师范大学校级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助,项目批准号:23SZZL01

重庆师范大学校级共青团研究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23TWZXY06

作者简介 姓名 :杨阳,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93年2月,籍贯:陕西咸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 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邮编:4013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