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提升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

张勇
  
星跃媒体号
2024年31期
惠州仲恺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探讨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研究以惠州仲恺区某高中为例,通过文献综述、实证调查与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受到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与策略不当、学习态度与动机不足等内部因素,以及教师、家庭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成因,本文提出了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效率策略,包括加强基础知识补习与巩固、优化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对于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效果。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并关注更多层面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促进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学习效率;提升策略;实证研究

一、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学困生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数学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其学习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困难,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其成绩难以提升,成为所谓的“学困生”。尤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和广度的增加,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摆脱困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效率的策略。通过对学困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其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望能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为了准确识别高中数学学困生,笔者建立并逐步完善一套科学的识别标准,包括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笔者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 收集学困生、教师及家长等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基于以上标准,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笔者了解到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困难所在以及他们对学习的期望和要求。同时,通过访谈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等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本文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阐述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2.1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内部原因

2.1.1 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调查显示,80%的高中生认为高中数学难度跨越太大,部分中考110分以上的“尖子生”到了高中阶段出现不及格情况。这是因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要提出更高的素养要求,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1]。然而,很多高中生在小学以及初中阶段就存在“基础知识”的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的时候,常常出现十分低级的错误,尤其是运算能力比较差,主要体现在:运算速度比较慢,犯错的频率比较高、运算方法不科学等等。由此表明,学困生数学基础不扎实,计算能力不强,是难以理解并对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格局形式进行抽象,难以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和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等等。

2.1.2 学习方法与策略不当

据问卷和访谈可知,高中数学学困生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大部分学困生从小学起就未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而且对于知识也仅仅获取浅层意义,不会对知识进行深层的探究和思考。那么这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思维定势,教师传授一种解题方法,他们就只学会一种解题方法,一旦遇到创新性的问题内容,他们就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对其进行解析。除此外,这类学生在解题出错之后,并不会将问题、错误以及纠正过程整合起来,只重视获取解题结果,却完全忽视了解读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1.3 学习态度和动机不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但是调查显示,大部分学困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也难以从数学学习中感觉到兴奋和快乐。由于缺乏兴趣,且难以获得成就感,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强,数学成绩就逐步下降。另外,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多数学困生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获得好分数,今后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学好数学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达成目的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它就随时可以被替换。还有一部分学生感到高中数学过于枯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不强,学不好数学也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生活。总之,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主观能动性,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行动,全程被动学习,长此以往积累下不少问题,最终他们走向学习困难。相反的,对数学学习仍保有兴趣的数学学困生,只要能解决导致他们数学学习困难的其他因素,他们就是最容易被转化,并摆脱学习困难的现状。

2.2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外部原因

从调查可以发现影响数学学困生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师、家庭和社会因素。第一,从教师问卷和访谈来看,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学困生关心偏少,同时他们也认为学困生是很难转化的。第二,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功能的不全是影响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老师,其榜样效应也会对儿童的行为习惯产生重大影响。最后,社会的发展也对高中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部分的学困生深受网络游戏、电脑和手机的不良影响,甚至崇尚学习无用理论,认为学习没有多大用处,排斥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

三、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实施策略

3.1夯实学困生基础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和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相比,高中时期的数学知识更复杂,更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从学生成因分析出发,通过问题的改善,对学困生进行合理性的转化。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里,要着重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做好初高中之间的知识衔接,明确新旧知识的关联,促使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继而构建独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和体系[2]。

3.2 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数学学困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基础薄弱,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强,有畏难情绪,学习习惯差,缺乏科学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对个人成败的归因不合理,普遍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此,教师应该要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情感上靠近学生,注重赏识教育,善于发掘学生的亮点,长善救失并给予鼓励。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同感之后,学生自然愿意听课和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强调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他们掌握科学且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教师还可以依照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为学生设计区别性的数学学习方法。当然,教师也要依照整体学生的学习进程,适时调整本班的数学进度,要使学生明白基础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给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四、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4.1学困生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李同学在学习方面积极认真,性格开朗,阳光大气,担任劳动委员兼英语科代表,能力较突出。整体成绩不算差,但是数学科严重拖后腿,每次考试均在十几分,数学课上完全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公式背不进,完全失去学习信心。加之缺乏与老师的主动交流,周末又没有参加数学提升的补习班,数学学习每况愈下。导致此结果最大的原因就是初中的数学基础不过关,问题越积越多,再加上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复杂性,彻底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2提升策略

1.每周进行一次访谈跟踪,访谈内容为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分析;

2.每周制定一张学困生辅导作业案,内容主要是基础的高考必考客观题,如集合,复数,向量,二项式定理等,让其体会到能快速获取知识和增分的成就感和快乐;

3.利用碎片化时间做好陪伴式辅导学习,面批面改,使其初步具备独立解题能力。

4.3实施效果

1.通过一段时间对比发现,李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有了较明显的进步,由之前的十几分到现在的五十分左右;

2.课堂上表现相比之前也有了改善,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问题;

3.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数学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多数的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的交互影响,转化数学学困生和提升其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艰巨任务。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困生的原因所在,制定个性化的转化方案,留意学困生的思想变化,追踪他们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逐步摆脱数学学困生的身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汪伟.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