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思政”格局下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摘要:“大思政”格局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逐渐受到高职艺术类专业的重视。本研究在“大思政”背景下,探讨非遗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中,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非遗文化;高职艺术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
引言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思政”格局下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希望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1“大思政”格局下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价值
1.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将其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深入学习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和审美观念,学生可以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为艺术作品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从而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1.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非遗文化代代相传,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传统技艺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和创作灵感。通过学习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和审美观念,学生可以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探索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1.3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广泛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非遗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2“大思政”格局下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对策
2.1整合资源,建立专业活页式教材开发团队
一个成功的教材开发团队需要汇聚多方专业力量,才能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个团队应由教育学者、艺术专家、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教学设计师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
例如,可以邀请知名非遗传承人参与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他们不仅能提供第一手的非遗技艺资料,还能分享传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使教材内容更具权威性和真实性。教育学者和艺术专家则负责将这些资料转化为符合教学规律和艺术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在学术上严谨而又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2]。文化学者可以提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设计师在这个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将各方提供的内容整合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块。例如,某地方戏曲的传承可以设计为多个教学单元,包括历史背景、代表人物、经典剧目、表演技艺等,每个单元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生动的视频演示。通过活页式教材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和组合学习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2.2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精选典型案例引入教材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各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可以为教材提供丰富而独特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真实的非遗文化实践。例如,在开发教材时,可以选择富有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云南的傣族织锦、福建的漆器工艺、陕西的皮影戏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还代表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以傣族织锦为例,教材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织锦的历史背景、工艺流程和艺术特色,配以生动的实景图片和传承人访谈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一非遗项目的魅力和技艺精髓。
此外,可以在教材中引入具体的非遗传承故事和经典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脉络和社会意义。例如,在介绍皮影戏时,可以选取一个代表性的传承人或家庭,通过文字叙述和视频记录他们的生活和传承经历,展示皮影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传承人面对的挑战和努力。这种案例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非遗文化。
2.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块,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例如,针对传统刺绣技艺,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教学模块,涵盖理论学习、技艺展示、实践操作和文化探讨等多个方面。理论学习部分可以详细介绍刺绣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刺绣技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代表性作品。技艺展示部分则可以通过视频和图解详细呈现刺绣的基本技法和经典图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刺绣工艺的复杂和精细。
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安排学生亲手制作简单的刺绣作品。教材中提供详细的步骤说明,从准备工具和材料,到设计图案、选针选线、具体绣制方法等,每一步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视频演示,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材独立完成刺绣作品。同时,可以引入传承人的技艺指导,通过视频或现场授课的方式,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授更多的技巧和经验。
2.4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互动式的教学资源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例如,在教授木雕技艺时,可以利用3D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木雕工作室,亲身体验木雕的每一个制作步骤。从选材、设计、雕刻到最后的打磨,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全程模拟操作,感受木雕技艺的细节和难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木雕的技艺要领。
3结论
在“大思政”格局下,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通过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能够有效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整合资源、精选案例、设计多样化教学内容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为培养文化自信和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施少婷,陈曦.新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活页式教材建设研究[J].上海包装,2023,(03):208-210.
[2]王红亮,郭永艳,谢圣中.1+X证书制度下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价值、实施困境与策略突破[J].机械职业教育,2022,(08):52-56.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非遗文化融入高职艺术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3JXY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