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为例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人文性的培养。地方文化作为地区特有的财富,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地域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于通过采取多种策略探讨地方文化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互助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关键词:地方文化;互助融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资源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形成文化自信。而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提升教师认知,奠定融合基础
(一)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教师可以主动学习和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与当地人交流等方式,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二)参与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等。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三)参加专业培训:教师可以参加针对地方文化的专业培训或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专家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文化素养,还可以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立足语文教材,深掘融合资源
(一)习俗风尚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北京风俗的同时,采取了以下几种融入琼地习俗风尚的手段。
1.引导学生类比阅读,教师可以选择选择几篇有关海南春节习俗的文章或视频材料,将北京春节习俗与海南春节习俗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北京习俗的印象,也让学生深切体会了一把海南春节习俗的魅力。
2.绘制表格,把北京春节习俗和海南春节习俗的对比直观化,以便学生收集和整理海南春节的习俗风尚。
(二)语言习惯
海南方言——海南话,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语言,不仅是海南人民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其丰富多样性,亦是丰富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
仍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课文中,语言表达的京味较浓,我们在鼓励学生品味京味儿语言的同时,也可鼓励学生用海南方言的独特表达融入地方习俗交流的表达中,如海南春节祭祖时的“拜公” ,军坡节时时的“拜公” ,军坡节时的“穿杖”“过火山”“上刀剃”……融入这样的语言表达,使文章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三)琼崖革命文化
琼崖精神作为海南地方特有的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十分注重红色文化的教育。地方文化与红色文化教材内容相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聚焦董存瑞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董存瑞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革命献身精神。让学生品读人物形象的同时,引导学生查阅琼崖革命的红色人物及事迹。如杨善集、王文明、周士第……深入挖掘这些地方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教材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三、借助实践活动,深化融合体验
(一)研学实践活动
在部编版教材六下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让我们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继承光荣传统,创造美好未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革命先烈,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于是利用研学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周士第纪念馆,红色娘子军纪念馆、杨善集烈士陵园……直观的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了解到红色历史的背景和细节,增强了对历史的感知和认同。在研学中,学生体验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为学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这样,学生们在写作等语文学习中就更加的得心应手,提高学习效果。
(二)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近距离感受琼地文化魅力,体会琼地文化的深刻内涵。如为了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民风民俗做准备,可以在寒假期间就全班分成春节礼俗文化组、过年饮食文化组、琼剧文化组、拜神习俗组等,布置项目式作业,让学生去观察,去动手做一做,去研究,通过短视频,拍相片,做手抄报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通过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研一研,学生学习到了节日美食的制作方法,了解了琼地过年的礼仪,知道了琼剧表演的形式与曲目,不单在学习课文时可以结合起来对比理解,在实践中也让学生更深入感受琼地文化底蕴,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传承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传承琼州文化。
四、促进学科互联,激发融合情感
以部编版六上《京剧趣谈》这篇课文为例,作者以独特的观察视角,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传递了京剧表演艺术独特、奇趣的文化特征。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人针对本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围绕“艺术之美”这一主题,把《京剧趣谈》的课文内容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了学科融合教学,精心设计了不同学科的学习活动。
结语:
地方文化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互助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提升教师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学科融合等教学策略,实现语文教学与地方文化的有效结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一步增强民族特色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王虹,董志香.地方文化的课程价值刍议[J]. 教育科学研究,2014(09)
[2]黄玉玲. 融地方文化资源于真实场景中的语文教学[J]. 小学教学研究,2021
[3]黄利芳.谈地方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J]. 新课程学习(下),2011
[4]陈旭远.吕健伟. 论地方课程的文化认同[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5]薛新立.让学生在地方文化的熏陶中快乐成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