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王琮琳
  
星跃媒体号
2024年124期
河北经贸大学 050700

摘要: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税务部门提高征管效率,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本文从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出发,结合税务行政管理的特点和职能,探讨了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部门组织结构优化、办税流程再造、人员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路径。研究表明,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指导税务行政管理实践,有助于推动税收的科学化、专业化、高效化,全面提升税务部门的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公共管理;税收管理;效能提升;治理现代化

引言

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税务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依法组织税收、服务纳税人、规范税收秩序的过程。加强税务行政管理,需要深入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增强税务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当前,探究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路径,对于推进税收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管理理论与税务行政管理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管理理论是一门研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的结构与运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方面。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管理的服务性、回应性和责任性,主张政府应当以公众利益为中心,通过科学、民主、法治的方式履行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进公众福祉。

公共管理理论还重视公私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主张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公共管理理论也注重公民参与和公众监督,强调政府决策和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回应性和问责制,鼓励公众通过制度化渠道表达诉求、参与决策、监督政府,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税务行政管理的特点与职能

税务行政管理是国家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对税收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的过程,具有权力性、强制性、专业性和服务性等特点。税务机关行使税收执法、监督等职权,通过税收调控、税务稽查、纳税服务等手段,履行组织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等重要职能。

二、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一)优化税务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优化税务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税务部门的职能,为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需要从合理划分税务机构职责、精简税务管理流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税务组织体系,提升税务行政管理水平。

首先,税务部门需要根据税收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税务组织结构的划分要遵循精简高效、责权一致的原则,减少管理层次和冗余岗位,提高运行效率。其次,税务部门可以通过优化办税流程,精简办税环节,降低税收成本,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这需要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税收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压缩办税时间。税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行“非接触式”办税,采用网上办税、自助办税等服务方式,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简易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切实提高纳税效率和体验。

(二)创新税收服务方式,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创新纳税服务方式,不断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推动税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需要税务机关立足纳税人需求,转变服务理念,精简服务流程,拓宽服务渠道,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税收服务,切实提高纳税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首先,税务部门需要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了解纳税人的诉求,关注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税务干部要摆正服务态度,耐心细致地为纳税人答疑解惑,用心用情做好各项税收服务工作。其次,税务部门可以创新服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压缩办税时限,实现让纳税人“最多跑一次”,这需要税务机关加强与房产、住建、社保、工商等部门的数据协同,推行“一窗式”集成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让纳税人在同一窗口即可完成多项涉税事务。税务部门还需要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手段,满足纳税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资料传递、屏幕共享等技术,探索实现“智慧服务,问办无忧”。彻底打通“非接触式”办税的“最后一厘米”。

(三)加强税务人员管理,建设高素质队伍

税务部门需要加强税务人员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税务干部队伍,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这需要税务机关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强化教育培训,严格纪律约束,切实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税务铁军。

首先,税务部门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到税务系统工作。税务机关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岗位条件和任职资格,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其次,税务部门可以完善人员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职业素养、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税务机关要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税务干部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业务技能。

(四)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现代化

税务部门需要全面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加快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这需要税务机关加大信息化投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信息系统,创新应用模式,强化数据治理,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税收管理,实现税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税务部门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税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税务机关要立足税收工作实际,科学规划信息化项目,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统筹推进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其次,税务部门可以优化完善税务信息系统,推动税收业务、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税务机关要加快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等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税收业务的在线办理、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再次,税务部门需要创新信息化应用模式,拓展智慧税务、移动税务等新型服务渠道。税务机关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办税助手、自然人税收应用等创新应用,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智能、精准、高效的个性化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指导税务行政管理实践、推动税收现代化变革具有重要作用,税务部门应当深入学习和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立足税收工作实际,从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人员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税收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努力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税务机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税务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芳.新时代公共管理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路径研究[J].时代人物, 2022(21):3.

[2] 杜彩星.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2(5):3.

[3] 李杨.公共管理视域下基层税务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延安大学,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