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摘要: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近年来,中成药在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为了进一步明确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对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关键词:中成药;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24年1月-2024年7月住院的30例高血压病人,包括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40-70,平均(55.6±2.3)岁;发病时间从1年到25年,平均时间(2.4±0.8)年;收缩压140-188 mmHg,收缩压150 mmHg;舒张压和舒张压分别在90-110 mmHg和100 mmHg之间。入选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它严重疾患者;怀孕哺乳妇女;2星期以内曾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本研究以30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5名,在一般资料上,如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口服中药的同时,还伴随着西药的联合治疗。通过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案与常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旨在评估两种药物联用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饮食、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包括口服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成药进行治疗,包括金天格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高血压丸等药物。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1]。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a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达到90.00%,而对照组为60.00%,两组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在观察组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轻微腹胀、恶心和头晕等症状,但经过对症治疗后,这些不良反应有明显减轻。对照组中,一名患者出现恶心和头晕等不良事件,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其他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有明显减少。
2.3 血压及心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及心率均较正常值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较对照组有显著好转。同时,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见表1。
2.4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出现呼吸困难、肝肾功能异常、高血钾等严重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服用中成药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服用中成药过程中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5.00%和27.00%。
统计学分析所有上述结果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两组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被认为表示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发病与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久病伤血、瘀血阻络等因素相关。因此,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中药汤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由于工作繁忙及工作紧张,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多因素引起的。目前常用的西药降压药包括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等,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心脏舒张末期容量,从而降低血压[3]。但药物治疗往往只能起到短期控制血压的作用,停药后血压容易再次升高。而中药汤剂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成药具有调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的作用,而高血压病主要是由肾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活性增加所致。因此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在本研究的细致分析中,我们观察到观察组中的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数量要远远少于对照组。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P<0.05),而且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也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从而为药物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缺乏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口服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4]。
4 结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治疗主要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容量为主,而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其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季昭臣,林姗姗,胡海殷,等.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07):1955-1988.
[2]尹玥.中医药干预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3,38(19):3878-3880.
[3]熊兴江,王朋倩,姚魁武,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24):6592-6599.DOI:10.19540/j.cnki.cjcmm.20230904.501.
[4]张思凡.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高血压病(眩晕)内服用药规律的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