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户外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王喜
  
星跃媒体号
2024年140期
晋中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户外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户外拓展的实践情境,阐述了课程设计的原则、框架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策略。以具体案例展示课程的实施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为提升综合实践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益参考。

一、项目式学习与户外拓展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项目中自主决策、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真实性:项目来源于真实生活或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3.综合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合作性:学生通常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

5.长期性和开放性:项目周期相对较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究,过程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户外拓展的教育价值

户外拓展是一种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各种挑战性活动,以达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目的的教育方式。它具有以下教育价值:

1.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元素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户外拓展活动中的体能训练和挑战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许多户外拓展项目需要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相互协作、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面对户外拓展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学生能够学会应对压力、克服恐惧,增强自信心和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项目式学习与户外拓展的融合机制

将项目式学习与户外拓展相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融合过程中,项目式学习为户外拓展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框架,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有更清晰的方向和目的;户外拓展则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真实、丰富的情境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户外拓展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明确每个项目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

2.情境性原则:充分利用户外自然环境和资源,创设真实、有趣的项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综合性原则: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项目选择、计划制定、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价等方面发挥自主性。

5.安全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课程框架设计

1.项目主题确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结合户外环境资源,确定具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如“自然生态保护”“野外生存挑战”“户外探险与地理考察”等。

2.项目目标设定:围绕项目主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具体的项目目标。例如,在“自然生态保护”项目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包括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生态调查的方法和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包括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3.项目任务分解:将项目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学习活动。以“自然生态保护”项目为例,任务可以包括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问题分析、环保方案制定与实施、环保宣传活动策划与组织等。针对每个任务,可以设计相应的户外拓展活动,如实地考察、野外采样、环保实验、团队拓展游戏等。

4.时间安排: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一般可以将项目分为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再具体划分若干个时间节点,明确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时间要求。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户外拓展课程实施策略

(一)项目启动阶段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对项目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在组建小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知识、技能、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利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3.开展项目培训:对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和户外拓展的相关培训,包括项目流程、研究方法、团队合作技巧、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项目的要求和目标,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制定项目计划:各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项目任务和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应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分解、时间进度、人员分工、资源需求等内容,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有条不紊。

2.开展实地调研与实践活动:根据项目计划,各小组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调查方法和工具,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在户外拓展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展示与评价阶段

1.项目成果展示:各项目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如研究报告、PPT 演示、实物作品、视频展示等。展示内容应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实施过程、主要成果、收获与体会等方面。通过项目成果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和其他小组的成员。评价内容包括项目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实用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和改进提供参考。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户外拓展课程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与户外拓展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平台。通过课程设计与实施,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