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使命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使命。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培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入研究,本文认为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并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他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关注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同时,艺术类高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艺术交流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共同努力,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作为未来的文化艺术人才,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是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和表演,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和气息。[1]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他们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任务。这不仅需要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更需要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现实生活,提炼艺术素材,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同时,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还需要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的责任。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将对下一代文化艺术人才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适应和贡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同时,他们也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期待,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它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人民福祉和文化传承。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现代化进程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发展格局。这种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中国必须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投资和改革。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这种现代化进程需要更强的领导力、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更高效的资源调配。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确保全体人民的福祉增长是首要目标。这意味着要打破地域、城乡和收入差距,推动资源向基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要通过税收、社保、教育等政策的调整,逐步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物质的丰富,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这意味着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文化,为民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命共同体。这意味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中国已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现代化的全方位、全过程。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始终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不会走殖民、掠夺的老路,而是希望通过和平方式,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1.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作为未来的文化艺术人才,他们具备专业的艺术技能和敏锐的文化触觉,有责任也有能力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将其传承下去并推向世界舞台。[2]要完成这一使命,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首先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等。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文献,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同时,他们还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结合时代要求进行思考和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次,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要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艺术创作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和精神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将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成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作为未来的文化艺术使者,他们应该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展示给世界。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演出、举办展览等形式,与外国观众分享中华文化的美丽和智慧。
2.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另一重要责任。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应该紧密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首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对当今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的敏锐洞察。他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和艺术的再创造,他们能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其次,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要关注人民的心声,将人民的需求和期待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服务于人民的文化,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人民的喜怒哀乐,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人民的心声和诉求。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真正起到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作用。最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要勇于创新和突破,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线,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他们应该敢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通过创新,他们能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魅力,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3.关注社会,反映时代精神
身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自己的作品准确反映时代精神。这不仅仅是对他们艺术才华的检验,更是对他们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担当的衡量。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是艺术类大学生创作的源泉。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还是舞蹈,只有深入现实,才能获取最真实的灵感。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才能避免空洞和浮夸,才能真正触动人心。
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是他们反映时代精神的基础。当今社会,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艺术类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这些变革中的微妙情感和时代特色。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创作,更是为了将来的历史留下真实、生动的注脚。
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记录下这个时代的脉搏,是他们最重要的使命。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魅力。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直抵人心。艺术类大学生应该珍惜这种特殊的语言,用它来准确、生动地记录下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无论是通过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还是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或是舞蹈中的身姿和动作,他们都应该努力寻找最能表达这个时代精神的艺术手法。为历史留下真实的注脚,是他们的使命荣耀。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印记,而艺术类大学生正是这个时代印记的创造者和记录者。[3]他们的作品,将会成为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重要依据。因此,他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创作出的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对历史和时代的真实见证。艺术类大学生不仅仅是未来的艺术家,更是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有责任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为历史留下真实的注脚。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荣耀。
4.培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
培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是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使命之一。作为未来文化艺术事业的接班人,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艺术环境和市场需求。[4]首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是他们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基石。通过系统学习艺术理论、历史、技法等相关知识,他们能够建立起坚实的学科基础,为自己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他们还应该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跟进新的艺术观念和技法,保持对专业领域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其次,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艺术创作、演出、展览等,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实习、实训等机会,深入艺术机构、文化企业等一线单位,了解行业运作和市场需求,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还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包括良好的人文素养、宽泛的知识面、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他们应该关注社会文化现象,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培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应该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重点,以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思考与展望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进程中,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身负重要使命,不仅要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并努力成为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
首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承担着守护民族文脉、传递文化火炬的重任。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他们能够挖掘其精髓和价值,并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将其呈现给世人。[5]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激发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其次,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者和推动者。他们紧密关注时代发展,深入了解社会热点,努力创作和表演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反映人民心声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不断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后,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是培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的关键力量。他们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能够为文化艺术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者,也是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者。[6]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使命与责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诚.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使命意识——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时代报告, 2021, 000(042):158-160.
[2]黄凤祥,曾俊.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与探索——以湖北某校为例[J].教师, 2023(27):6-8.
[3]李淑梅,李蕾.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2021(2013-6):246-248.
[4]徐泉辉.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对策探索[J].办公室业务, 2022(14):86-88.
[5]富丽媛,韩竞萱.文化自信助推高校思政教育提升策略研究——以艺术类学生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 2022, 4(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