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曹军亚
  
星跃媒体号
2024年75期
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无锡 2144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入住我科的66例脑动脉瘤为受试者,随机分为一般心理护理组(对照组)与二元应对心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受试者采用一般心理疏导,观察组受试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实施不同方案的受试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得分情况。结果采用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组患者疾病不确定与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一般心理护理组受试者。结论 实施二元应对方案组的脑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脑动脉瘤;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

中图分类号:R743

引言

脑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较高,仅位于脑血栓、高血压和脑出血之后[1,2]。如若动脉瘤突发破裂,还造成患者出现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最佳选择,但因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且疾病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大部分患者缺乏正确的医疗常识,使得他们可能会遭受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5,6]。疾病不确定感是指当一个人面临某种疾病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疾病相关知识与信息,从而导致其对未来的担忧[7]。根据既往研究,这种担忧会对患者精神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疾病不确定感较强的患者负性情绪也较严重,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8]。因此有必要寻求合适的干预手段来减轻脑动脉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继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元应对是指夫妻双方在面对压力性事件时的共同反应、决策过程,以改善患者和配偶的心理社会调整和关系功能,达到维持患者最佳状态的目的[9]。根据既往研究,采取积极的二元应对干预可提升夫妻关系满意度,减少负性情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10]。目前,将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动脉瘤患者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将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方案应用在脑动脉瘤患者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基本信息: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入住我科的66例脑动脉瘤为受试者。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0岁及以上且伴侣为陪护者;②确诊为脑动脉瘤患者;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其它严重心肺合并症;②精神异常者。③近半年内参与过类似的研究;④有听力与视力障碍的患者。按照使用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33例,其中17例为男性,占比51.5%,16例为女性,占比48.5%;年龄(44.09±9.50)岁;受访者中有17例(51.5%)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42.4%)高中及大专学历、2例(6.1%)本科及以上学历;23例受访者有保险、10例受访者无保险。 观察组33例患者,其中14例男性 ,占比42.4%,19例女性,占比57.6%;年龄(43.39±6.97);17例(51.5%)受访者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36.4%)高中及大专学历,2例(12.1%)本科及以上学历;20例受访者有保险、13例无保险。 两组受访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 干预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一般心理护理措施:①在接受治疗前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宣教,并为其提供专业的护理建议;②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有关脑动脉瘤的专业建议,包括膳食建议、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恢复指南;③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安排家属、亲戚与朋友安慰陪伴患者;④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放松技巧,如听音乐、分散注意力训练等方法;⑤出院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出院回访。

观察组:为受试者提供一般心理护理联合二元应对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疾病认知、压力缓解、培养积极乐观心态、共同应对和有效管理症状等。

组建包括神经外科医生、护士长、专科护士和护理研究生在内的课题小组,所有人员均取得心理咨询证书。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经专家咨询、预实验等方法,形成干预方案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由神经外科医生负责为脑动脉瘤患者讲解疾病治疗及相关知识,由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护士长负责监督干预质量与进度,最终数据统计分析由护理研究生负责。

干预步骤及内容:共实施5次(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出院时与出院随访)。住院期间的干预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结合视频播放、讲座等方式,每次45分钟,出院后采用微信及电话回访方式,对患者采取线上指导,每次15分钟。具体内容:(1)疾病认知教育:由神经外科医生给患者及配偶讲解脑动脉瘤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播放手术过程,责任护士指导患者饮食、体位摆放、康复锻炼等。(2)压力缓解:寻找患者主要压力源,引导患者向家属表达内心情感与释放压力,如诊断为脑动脉瘤后遇到的主要压力是什么?家属应积极回应患者,与其共情,从而增强夫妻间的感情。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应对压力的方式,如听舒缓音乐、正念疗法等。(3)乐观心态: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产生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通过提供安慰与鼓励,指导配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有助于促进双方的身心健康。(4)共同应对  指导患者及配偶共同学习脑动脉瘤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设定夫妻双方可共同完成的小目标,在实现目标中增强夫妻双方面对困难的信心。(5)症状管理  强调伴侣要与患者共同参与脑动脉瘤症状管理,在应对疾病过程中不断成长,在症状加重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寻找解决的方案。

1.2 评价指标

分别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收集患者以下资料:①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for Adults,MUIS-A)[11]:由国内学者许淑莲汉化后普遍使用在慢性疾病、癌症等人群中,由33个项目构成,涵盖了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缺乏性与不可预测性四个方面,采用五级计分法。评分标准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得分范围32~160分,分数越高,患者不确定感越强。既往研究测得中文版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25。

②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它在1985年被汉化并普遍使用,包含20个独立项目,旨在衡量一个人过去一周内的情绪、行为及其他相关信息。采用四级计分法,按照1分=“没有”到4分=“绝大部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焦虑。轻、中、重度焦虑得分分别为50~59分、60~69分、≥70分。

③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2][8]:它由20个项目构成,用来评估一个人近一周的抑郁情况,采用四级计分法,按照1分=“没有”到4分=“绝大部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轻、中、重度抑郁得分分别为50~59分、60~69分、≥70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和各量表得分情况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频数(n)、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不同基本特征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得分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

通过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干预,我们发现他们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有所改善。在干预前,两组受试者不确定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与不可预测性四个方面评分比较无差异。实施干预方案后,两组受试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均有所缓解,且四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实施干预方案前。此外,实施二元应对方案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在进行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焦虑、抑郁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变化。但是在干预后,两组受试者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3.1 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可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

脑动脉瘤患者常伴有局部先天性内血管缺陷 ,当颅内压力增高,会导致该部位出现血管囊性膨出,一旦血管破裂,会迅速发生梗死以及脑干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13]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知之甚少,从而使内心充满担忧,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且患者在发病时常伴随头痛、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脑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脑动脉瘤的相关知识,无法预测疾病的发展。二是担心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为了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本次研究实施了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方案。结果发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四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实施一般心理护理措施的患者(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医护人员通过给予患者正确的疾病指导,引导其释放内心的压力,联合配偶的鼓励与安慰,继而增强了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

3.2 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可降低脑动脉瘤患者的负性情绪

脑动脉瘤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若得不到及时干预,会加重患者病情,延缓疾病的康复。本次干预中,观察组受试者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实施一般心理护理组受试者。既往研究也发现,实施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糖控制,降低消极水平[14, 15]。

二元应对是将夫妻双方视为一整体,伴侣双方在面对压力时,采用合适的应对策略来管理自己的压力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和维持夫妻关系。医务人员应鼓励脑动脉瘤患者伴侣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与情感压力。

综上所述,实施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方案能够改善脑动脉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Padia SA,Ingraham CR, Moriarty JM,et al.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position statement 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for trauma science direct[J].J Vasc Interv Radiol,2020,31(3):363-369.

[2]于晨.细节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8):158-160.

[3]李玲.临床路径在脑动脉瘤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11):196-198.

[4]高会华.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03):151-153.

[5]刘瑶.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手术 促醒效果及康复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5): 83-85.

[6]林炎,刘敬伟.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3):101-102.

[7]卢雪环,莫福琴,覃宇铭等.慢性鼻窦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循证护理,2023,9(15):2800-2803.

[8]王谊,陈亚梅.克罗恩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03):20-23.

[9]林炎,刘敬伟.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自我 效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3):101-102.

[10]姚春玲.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11]吴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疾病不确定感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20.

[12]姚春玲.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13]王静茹,李俊,武元丽. 同伴参与式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8):2198-2202.

[14]赵露,顾培培,王俊锋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基于二元应对理论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21,36(15):67-70.

[15]基于二元应对的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10):1724-1727.

作者简介:曹军亚(1978 04-),汉族,女,江苏,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脑外科护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