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李春阳
  
星跃媒体号
2024年162期
吉林省榆树市第四小学校 130400

摘要: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家校共育实践中,存在沟通不畅、家庭辅导不到位、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家校沟通障碍、家长辅导能力不足等核心挑战。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包括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专业辅导资源、健全家校合作机制等,旨在提高家校共育的整体效能,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数学教学;沟通机制;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家长的参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校共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提供课外的支持和辅导,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然而,现实中的家校共育并未充分发挥其潜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在此背景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沟通不畅,教育目标不一致

在家校共育背景中,父母与学校彼此交流水平直接关乎到教育成效。但是,现今基础数学教育过程中,父母亲与学校交流不顺的难题依旧突出明显。一些父母亲对数学科目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认识模糊,使得家庭教育与校内教学呈现出出现些许不同。举例来说,一些父母过分关注过度孩童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逻辑思维的训练,这和教育机构提倡关键能力提升时有矛盾,考虑到缺少高效的交流方式管理方式。父母和教师在学生数学科目学习的辅导方式上经常往往无法形成共识,削弱了协同教育的效果成效。

(二)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家庭辅导不到位

在实施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期间,监护人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进程中责任逐渐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辅导学生搞定课外的数学作业之时。但是,部分父母缺乏拥有充足数学科普扎实理解,使得家长指导子女时遭受挑战,一些家长们对数学教学方式认知受到习惯性地做练习与记忆训练,而缺少对数学思考方式的掌握和问题解决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关注程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制约孩子数学学习成果,亦可能引发儿童产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二、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确保教育目标一致

为了解决家校共育中的沟通问题,首先应建立更加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线上平台以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家长传达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让家长清楚了解学校对数学学习的关注点,确保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同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家长的个别沟通,通过微信群或在线家校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

在四年级的《线与角》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家校沟通机制,与家长共同明确教学重点,例如理解不同类型的角和线段的基本特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如何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线与角的实际应用,如家里的窗户边框或门的形状等,提升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提供专业辅导资源,提升家长的数学辅导能力

针对家长在数学辅导方面的困惑,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更多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帮助家长提高数学辅导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发适合家长的数学学习指南或在线教学视频,向家长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逻辑。

针对四年级的《除法》学习,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在线教学视频和详细的数学学习指南,介绍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并帮助家长理解如何引导孩子掌握除法的多样化解题方法。通过组织数学讲座,教师可以向家长讲解除法教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商、余数等,帮助家长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持。家长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学习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设计简单的除法练习题,并利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或分配物品等情境,帮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除法,从而增强家庭辅导的有效性。

(三)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学校还应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增强家长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家长参与机制,例如家校共育委员会,定期邀请家长参与数学教学讨论,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在四年级的《运算律》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增强家长对孩子数学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建一个在线平台,针对《运算律》中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概念,提供给家长简单的家庭练习方法,帮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与孩子一起复习这些知识。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通过实际问题的运算,如家庭预算中的加减计算,展示运算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合作机制让家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使他们不仅仅是监督孩子的学习,还能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孩子对《运算律》应用的理解和兴趣,同时巩固学校所教的数学知识。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家校共育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本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家校沟通的缺失、家长辅导能力的不足以及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均制约了家校共育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为家长提供资源支持、完善合作体系等策略。这些举措能够促进家庭和学校的良性互动,使家校共育模式真正服务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助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马俊.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2(11):16-18.

[2]刘润福."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探究[J].  2024(2):256-2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