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智化背景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数智化时代对新商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本科高校亟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跨界融合、数据驱动决策、创新思维与持续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挑战,高校应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建立数据驱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终身学习计划。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具备跨界融合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新商科人才,以适应数智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数智化;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当今世界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商科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数智化时代的要求,亟需创新转型,培养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驾驭新技术应用的复合型商科人才。这对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数智化时代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数智化时代对新商科人才提出了跨界融合能力、数据驱动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持续学习能力的新要求。商业活动与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要求新商科人才能够理解和运用新技术解决商业问题,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通过人工智能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成为连接技术与商业的桥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1]。同时,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要素,新商科人才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熟练运用各类数据分析工具,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将数据转化为商业洞察,指导实际业务操作。此外,面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商科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同时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商业发展的需要。
二、数智化背景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强化交叉融合教育
数智化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跨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科高校亟需革新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模式。这意味着要打破学科壁垒,将商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课程有机结合,设计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创新课程。高校可以开设诸如"大数据营销"、"智能供应链管理"、"区块链金融"等跨学科课程,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授课,引导学生从技术、数据、管理等多维度理解和分析商业问题[2]。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联合教学项目,如组建由商科、计算机、统计学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一个结合新技术应用的综合性商业案例分析或创新方案设计。在项目实践中,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高校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体验知识的交叉融合,提升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在数智化时代的商业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做好全面准备。
(二)建立数据驱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已然成为数智化时代商业决策的关键要素,这对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校应着力建立数据驱动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接触和分析真实商业数据的机会。这个平台可以集成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模拟真实的商业数据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据分析技能。教师可以设计基于真实数据的项目任务,如利用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市场趋势、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客户偏好等,指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深入剖析数据,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数据分析竞赛,邀请企业专家评审,为学生提供展示数据分析能力的舞台。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实践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提升数据处理、建模、可视化等各项能力,加深对数据驱动决策重要性的认识。新商科学生要具有扎实的数据分析功底,必将为未来在企业中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支撑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成为数智化时代商业变革的中坚力量。
(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创新思维
面对数智化浪潮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创新思维已成为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必备的关键素质。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高校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成立跨学科创业团队,研发融合新技术的创新产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新商业模式。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碰撞思想火花,打磨创意点子,提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强化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创业校友走进校园,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分享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商业创新的内涵与路径。组织学生走访创业企业,参与创新项目实践,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创业氛围,开阔创新视野,为未来的创业之路积累经验。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多层次创业孵化平台,为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学生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帮助优秀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加速成长,实现商业价值。
(四)实施终身学习计划,培养持续学习能力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数智化时代,新商科人才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终身学习能力必不可少。为此,高校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支持,构建完善的终身学习机制。这需要打通校内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终身学习平台。高校可以利用在线教育技术,开发共享课程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建立校友终身学习社区,搭建与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持续交流的桥梁,为学生获取前沿资讯、拓展人脉网络提供便利。通过构建"校园学习-在线学习-社区学习-行业学习"的立体化学习生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数智化时代快速变化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结束语
数智化时代为新商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科高校应积极应对这一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未来,新商科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和发展机会。只有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数智化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商科人才,为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娟.“双碳”目标背景下高校新商科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与模式[J].科技风,2024,(21):50-52.
[2]王琳琳,陶文怡.新商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9):175-177.
[3]贺佳婕.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上海商业,2022,(10):170-172.
张淼(1984.9-)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史红艳(1972.02)女,河北省雄安新区人,汉族,专科,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人力资源管理
课题: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
题目:数智化背景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JRSHZ-2024-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