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当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包括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匹配、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脱节、教师认识不足等问题。然后从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有机统一三个方面构建教学模式。通过该模式的探索,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引言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一体化被广泛认为是两大关键概念。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需深入挖掘两者的联系,并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及效率,教师应致力于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方法。“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理念不仅重新定义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更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1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在经历特定学阶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塑造出满足个人持续成长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根本品质和关键技能,就是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这种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表达与应用、思维能力的增进、审美评价与创作,以及对文化的继承与认识四大领域。语言表达与应用着重于学生在多样的语言活动中,主动地累积、整理和融合知识,逐步把握母语的特色及应用规则,构建个性化的语言使用经验。
思维能力的增进则期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直觉体验语言和文学形象,并在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整理探究等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力,增强对现实生活及文学形象的感受与认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评价与创作意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体验、赏识、评判、展现和创造美。文化继承与认识,着重于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革命精神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1.2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对语言的组织和应用进行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精确和流畅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这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探索问题等环节,有效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得思维更加灵活和深入。这种教育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众多精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美的存在,学会鉴赏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这种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2.1 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匹配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模式里,教学目的与评价准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错位问题。不少老师在设定教学目的时,未能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全面而精准的掌握,这导致他们的教学目的表述较为含糊不清或过于泛泛。评价阶段所制定的评价准则常常没有与教学目的紧密相连,出现了评价内容与预定目标不相符的现象。比如,若教学目的着重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维创造性,评价的侧重点却放在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了解层面。这种目标与评价的不一致,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准确评价,阻碍了对教学策略有效优化的信息反馈。
2.2 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脱节
教育活动中,教学与评估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常见。在授课阶段,教师通常会集中精力在知识传授与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即时评估。通常情况下评估被当成了教学流程结束后的附加步骤,而非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在课堂讲授与提问环节结束后,教师没有立即对学生所作的回答给予评价和回应,这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效没有明确地了解。
2.3 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认识不足
有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解尚显不足。相当一部分教师依旧沿用着过往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学习和评价当作彼此独立的阶段,未能深刻理解这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及其相互推动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忽略了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把评价看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工具。这些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使得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3.1 明确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在打造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三位一体模式过程中,确立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是关键所在。教师需要深刻领会语言组织与运用、思维进程的促进与提高、审美品鉴与创作、文化继承与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将这些内涵具体化为实际可执行的教学指标。比如确立增进学生言语表达的精确度和多样性的指标,培育学生具备批判性思考及创造性思考的指标等,确保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且具有针对性。
3.2 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是增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例如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组织团队协作学习等模式。打造活泼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设定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操作和思维训练。团队协作学习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协作精神及沟通技巧。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利用阅读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修养,借助写作加强语言能力的构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3 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有机统一
推动“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发展,必须优化评估机制。该机制应全面覆盖学生核心素养的各个层面,要着眼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能力的培养与素养的提高。评估手段应多样化,融合了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同时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伴互评。应及时地向学生反馈评估信息,清晰掌握自身学习进程与存在的短板,教师也能依此优化教学方案,达成教学与评估的积极互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增强。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统一。该模式的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该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推广,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飞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小学语文, 2023(8):59-64.
[2] 嵇晨昕.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内涵,意义及方式[J].新教师, 2023(3):34-35.
[3] 杨新颖.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阶段性评价工具的开发[J].语文建设, 2023(1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