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林燕
  
星跃媒体号
2024年184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基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评估反馈机制等对策,旨在为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现实意义,以期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我国十分重视产教融合的发展,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1],这一举措指明了未来三年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明确路径,产教融合受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将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进行深度的有机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政府针对当前市场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2019年,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提出了20条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根据资料统计显示,职业教育在招生规模、办学层次和覆盖面上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2023年我国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共有学校7085所,招生454.04万人;在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目前共有3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547所高职(专科)学校[3],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重大的飞跃。

(二)产教融合的现状

产教融合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产教融合总体主要呈现三个发展趋势,包括: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日益多样化。国家政府不仅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促进产教融合的快速发展,还提供了很多平台和补贴措施来支持这一进程,如:鼓励金融机构构建一个风险可控且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需求对接与合作。从2018年至2022年,产教融合行业的市场规模从1585.50亿元,增长到了3028.11亿元,相当于翻了一倍,其市场潜力是相当大的。这也吸引了各类企业、院校及社会组织积极加入到产教融合的队伍中,使得资源共享与合作创新成为可能。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参与度不高、实习环节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

当前,一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脱节,教学内容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实现完美契合,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招聘满意度。尽管政策倡导产教融合,但企业在合作中的实际参与度仍显不足。这可能是由于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利益分配不够清晰或企业担心技术保密等原因所致,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久。此外,实习作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体系尚不完善。实习机会有限、实习内容单一、实习管理松散等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5]。部分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思考及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包括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习基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评估反馈机制等,旨在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优化课程体系

教育不仅是为了育人,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第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各院校需要定期评估专业设置,淘汰过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并且引入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如:元宇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等。第二,建立课程更新机制,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学习新技术并融入课堂教学,如:希沃白板、AI助教、知识图谱等等。

(二)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与教育进行深度结合,寻求产学研的平衡点,实现双赢,而前提是要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这不仅能促进校企合作,还能保证校企双方的权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让双方看到潜在市场,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进而探索全新的协作模式,使其资源和优势发挥最大作用。

(三)拓展实习基地

目前,绝大部分的学生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探索,实践操作方面较为匮乏,学校可以主动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联系,力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实习机会,丰富学生实习体验。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学校可以发现不足,逐步完善实习管理体系,确保实习内容充实、管理规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力量,现阶段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资源尚显不足。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今后步入职场后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此外,还需制定一套公正、透明的激励体系,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

(五)加强评估与反馈机制

要保证产教融合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优化,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系统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可以从课程内容有效性、专业设置合理性、校企合作紧密性等维度,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在政策支持、规模扩张、层次提升等方面,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度、实习实训质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前景可观,我们可以通过深化合作、完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响初,李依宸.“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现状、困境与路径[J].南方农机,2023,54(22):169-172+195.

[2]廖龙,王贝.如何做好开篇布局:“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06):8-12.

[3]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职业教育经济服务能力受关注[J].教育科学论坛,2024,(15):3-4.

[4]刘小春,张蕾,杨梦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4):73-74.

[5]陈美杉.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困境与提升机制研究[J].文教资料,2024,(05):182-1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