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阳明文化对赣南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思想工作的积极作用调查报告

黄剑 桂翔 钟宝文 詹望望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01期
瑞金第一中学 342500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阳明文化,特别是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在南赣地区的实践成果《南赣乡约》,对赣南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思想工作的积极作用。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及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系统地揭示了阳明文化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村治理、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现实价值。研究表明,阳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对于当前赣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阳明文化在现代社会应用的研究领域,也为赣南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思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阳明文化;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思想;积极作用

引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赣南地区作为王阳明心学的重要实践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独特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特别是其“知行合一”、“亲民”等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乡村基层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阳明文化概述

(一)王阳明心学思想

王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深远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学术领域,更渗透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石。王阳明认为,人心本具良知,这是人性中最纯粹、最本真的部分。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人们可以逐渐揭示并遵循内心的良知,从而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和道德的完善。这一思想体系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哲学资源,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内在道德自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南赣乡约》的实践

在正德年间,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付诸实践,在南赣地区推行了《南赣乡约》。这一乡约的制定,是王阳明深受北宋《蓝田吕氏乡约》启发,并结合南赣地区的实际情况,精心构思出一套乡村治理的规范体系。乡约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推举约长、选贤任能、整顿民风、礼仪教化等多个方面。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道德教化和自我管理,激发乡村社会的内在活力,促进乡村的和谐稳定。这一实践不仅体现了王阳明心学思想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应用,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乡村治理经验。

二、阳明文化对赣南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农民素质

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激发人内心的善性,倡导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来提升道德素质。在赣南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这一思想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它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高的道德水准。同时,阳明心学还鼓励农民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知行合一”的理念也深入农民心中,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实现知行合一,进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二)促进乡村治理

《南赣乡约》作为王阳明在南赣地区推行的一套乡村治理规范,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乡约中的推举约长、选贤任能等制度,有助于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事务的公正、公开和高效处理。这些制度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公信力,使得农民更加信任和支持乡村治理工作,从而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同时,乡约中的礼仪教化等内容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助于培养农民的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得到了有力保障,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增强社会凝聚力

阳明心学中的“亲民”思想强调与民众的紧密联系和互动,这一思想在赣南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倡导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谐的干群关系。这种亲民作风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增进干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亲民”思想还鼓励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来增强村民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通过这些努力,形成了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赣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阳明文化在赣南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案例

(一)陈溪乡的实践探索

绍兴市上虞区的陈溪乡,作为王阳明先祖的居住地,承载着深厚的阳明文化底蕴。近年来,陈溪乡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他们致力于打造“阳明游学之路”品牌,通过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举办了一系列研学活动和建设了多个研学基地。这些活动和基地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阳明文化的魅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陈溪乡还注重将阳明心学思想融入乡村治理中,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村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此外,他们还开展了道德讲堂等活动,通过讲解阳明心学思想,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这些实践探索,陈溪乡成功地将阳明文化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了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贵州修文的“良知教育”

贵州省修文县作为王阳明“亲民思想”和“知行合一”理念的发源地之一,也在积极探索将阳明心学思想融入现代教育中,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学识的优秀人才。修文一中自2010年起推行了“良知教育”改革,这一改革旨在践行阳明先生提倡的“不作花想、不作叶想、不作枝想”的“培根”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向上、向善的德行。他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将阳明心学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行合一”的真谛。例如,他们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他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一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良知教育”还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学识的优秀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深刻认识到阳明文化在赣南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思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阳明心学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指引,还促进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村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将阳明文化融入农村基层思想工作中,有助于增强农民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进程中,阳明文化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赣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文化滋养。我们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够深入挖掘和传承阳明文化,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文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助力赣南乡村振兴[J].江西农业, 2019(3):2.DOI:CNKI:SUN:JXNG.0.2019-03-007.

[2]李婷婷.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三维审思[J].南方农机, 2022, 53(6):4.

[本文系2024年度赣州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4—NDZZ03—107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