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创新路径与发展前景

曹仁兴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01期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肇庆市 526600

摘要:本研究聚焦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传统工艺面临人才短缺、市场受冲击、保护传承机制不完善等困境,而数字化技术为其带来新机遇。研究深入探索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创新路径及发展前景。在创新路径方面,设计与制作环节融合,数字设计与传统制作结合提高效率与精准度且保留独特质感,数字创意与手工制作结合为非遗文化提供新平台与活力;传承与保护上,数字化工艺传承多样记录传统手工艺知识,数字技术助力非遗保护。发展前景呈现智能化生产趋势,智能装备及数据可视化监控物联网系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同时注重环保可持续,采用环保材料工艺、优化流程降低能耗、倡导循环利用及推广低碳科技推动可持续发展。总之,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开辟新道路,带来广阔前景。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传统工艺;创新路径;传承保护;发展前景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传统工艺面临传承难题,数字化技术带来新机遇,二者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传统工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目前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传统工艺的人才短缺问题突出。许多传统技艺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但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快速发展的职业,缺乏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投入。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的市场需求受到新兴产业的冲击,产品销量下降,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此外,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工艺带来了新机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保存,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例如,三维重建、混合现实和全景 VR 技术可以虚拟古陶瓷文物和工艺特点,实现 360 度虚拟观看效果,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传统工艺。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数字化设计软件,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意,设计出更具现代感的传统工艺产品。

综上所述,传统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的难题,还可以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创新路径,以及这种融合所带来的广阔发展前景。

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三维数字化技术为例,在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它能够借助先进的设备软件,利用模拟操作功能创造出直观的产品模型。在前期准备阶段,设计人员可以收集传统工艺产品设计所需的资料和素材,确定设计思路,绘制初步的产品三视图。在设计制作阶段,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数据的细分,选用相应的设计软件,充分考虑产品的应用材料和模型结构。在方案优化阶段,对设计制作出的产品模型进行评价,寻找瑕疵并进行优化。在深入设计阶段,确定最终设计方案,校对三维模型数据,计算制造成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和收缩比值,提高生产成功率。

此外,数字技术还能为传统工艺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例如,利用数字人技术,可以将传统工艺应用于游戏、直播、文旅等领域,拓展传统工艺的市场空间。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为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指导。体感技术和虚拟再现技术则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增强传统工艺的吸引力。

总之,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

二、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的理论基础

2.1传统工艺的价值与挑战

杨家埠年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精髓。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和人文思想情感而驰名中外。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农耕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清晰投影和真实写照。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寓意、造型等,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其文化含量密集,不仅讲究画面的气派、完整,还讲究“有看头”和可读性。在这一张张年画和珍贵古老的画版里,留下了农耕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清晰投影和真实写照,显示了华夏子孙对世界、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体现了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

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是大众的,也是通俗的。它使用便于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形象,形式美,感情真。它不搞戏墨自娱,也不搞自我表现,而是直截了当地给人们心灵上以满足,祝愿人们美满幸福,鼓励人们不断进取。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其题材包括风俗类、大吉大利类、招福辟邪类、传说典故类、娱乐讽刺类、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等六大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之一,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传统手工艺产业在现代社会面临传承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传承上,由于培养新人难度大,许多艺人转行,导致技艺传承困难,部分手艺濒临失传。市场上,传统手工艺品因制作耗时且需求有限,难以获得足够利润,竞争压力大。此外,标准化程度低,如荥阳村油纸伞,虽工艺提升,但保存和实用性问题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因此,需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三、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的创新路径

3.1 设计与制作环节的融合

在当今时代,数字设计与传统制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传统工艺带来了新的活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的出现,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设计工作。设计师可以在软件中进行精确的尺寸测量、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方案输出,再由传统手工艺人进行手工制作。这种方式既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准度,又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质感。

例如,在珠宝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使用 CAD 软件设计出精美的珠宝款式,然后由工匠们运用传统的镶嵌、雕刻等工艺进行制作。这样制作出来的珠宝既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又蕴含着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十八数藏是一个结合数字创意与手工制作的平台,它通过数字技术将传统手工艺转化为数字藏品,如李瑞群的《铁笔丹青》烙画。这些作品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了链上唯一的数字凭证,确保了作品的独一无二和真实性。这种结合不仅为传统手工艺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满足了年轻一代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而且通过数字技术推广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2 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方法

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传统手工艺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困难、易失传的风险。数字化记录可以将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和知识转化为数字形式,便于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

数字化记录的方法多样,例如可以通过视频教程详细记录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从材料准备到每一个制作步骤,包括独特的技艺手法和技巧。还可以制作数字化的工艺流程图,清晰地展示整个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和关键环节。同时,利用 3D 扫描技术可以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记录其立体形态和细节特征,为后人研究和学习提供准确的参考。

数字化保存还能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加方便和广泛。通过建立在线数据库或数字档案库,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传统手工艺集中保存,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学习。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手工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承,也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马拉加大教堂的基督雕塑在西班牙内战中遭到破坏,腿部和脚部被砍去。为了修复这一损坏,2020年启动了修复项目,使用了先临三维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3D扫描仪来数字化雕塑的残缺部分。通过固定雕塑轮廓、全面扫描记录细节、建模和塑形恢复、3D扫描匹配和数字化加工等步骤,预计在2021年完成修复工作。这一案例展示了3D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恢复了雕塑的原貌,还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四、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的发展前景

4.1 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生产在传统陶瓷制作等传统手工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陶瓷行业为例,智能装备及生产数据可视化监控物联网系统为陶瓷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变革。各类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陶瓷砖生产线、智能化陶瓷卫浴生产设备、自动化陶瓷粉末成型设备等在行业中得到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业数据可视化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原材料消耗、设备运行状态、产品质量控制等。通过这些数据,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生产过程。例如,在烧成智能装备及管控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控窑炉温度、电压、电流等数据,并在超出限制时快速报警,有助于进行稳定的工艺操作和烧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实现设备能耗的可视化监控和分析,有助于及时管控,促进节能降耗。成型设备监控及报警管理可以实现生产效率、运行参数、报警数据等信息共享,与 MES 对接实现排产,保证订单按期交付。抛光加工设备监控运维能够对能耗、磨具消耗、产量、质量等数据进行管控,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包装及仓储智能管理通过设备的联网与监控,可以进一步了解库存信息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融合的过程中,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趋势。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例如,在非遗产品的生产中,可以使用竹子、麻绳、中草药等天然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包装可以使用再生纸或可降解的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陶瓷行业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能够及时调整生产参数,降低能耗。同时,倡导循环利用、资源共享,如对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此外,传统手工艺产业还可以推广先进的低碳科技,如高效节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等,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智能化、生态化、文化化的发展方向将为传统手工艺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广阔的前景,推动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创新路径及发展前景。在创新路径方面,我们看到了设计与制作环节的融合,数字设计与传统制作相结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准度,同时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质感;数字创意与手工制作的结合为传统非遗文化提供了全新展示平台,满足年轻人文化消费新需求,为非遗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传承与保护方面,数字化工艺传承通过多样的记录方法,将传统手工艺技术知识转化为数字形式,便于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数字技术助力非遗保护,如马拉加大教堂基督雕塑修复案例,展示了 3D 数字化技术在非遗项目保护和修复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从发展前景来看,产业呈现出智能化生产趋势。在传统陶瓷制作等领域,智能装备及生产数据可视化监控物联网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设备能耗的可视化监控和分析,促进了节能降耗,提升了管理精细化程度。同时,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趋势,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倡导循环利用资源共享以及推广先进低碳科技等举措,推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融合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的难题,还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我们应继续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把元霄.数字化技术在甘肃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挑战[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11):144-146.

[2]刘畅.三维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在高校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9):91-93.DOI:10.16009/j.cnki.cn13-1295/tq.2020.09.058.

[3]宋培娟.三维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在建筑模型课程中的融合与实践[J].陶瓷,2020,(07):152-153+158.DOI:10.19397/j.cnki.ceramics.2020.07.051.

[4]林英博,薛刚.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艺在产品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中的融合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9,(09):126-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