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融合历史的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跨学科学习的育人优势,践行新课标,本文从语文学科角度,探索融合历史学科资源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开展路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的资源和内容,有利于拓展学习资源,凭借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传授学生更多重要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历史学科;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一、融合历史的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反复强调跨学科学习,强调将分散在不同学科领域相互关联和具有相同属性的内容整合形成为一个新的学习主题。即从语文学科角度入手,按照解决问题的逻辑呈现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学会反思和批判,建立起自身对问题的理解,这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对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生接触的事物较少,对外界的了解较少。初中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跨学科学习,除了能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能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构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历史学科中蕴含着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资源融入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有助于学生形成真确的价值观。
二、融合历史的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策略
(一)挖掘传统文化,精心设计学习探究任务
在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主题,合理挖掘历史学科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跨学科学习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打造一个与语文文本相互联通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角色,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1]。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或重大历史事件,为学生精心设计主题鲜明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定“探秘端午节”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探索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和文化含义,结合《论语》中的文化思想,带领学生探讨怎样在现代社会发扬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从历史学科角度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旅行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力度
在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项目的探究,通过小组分工让所有学生明确自身在跨学科学习项目中承担的责任,让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激励学生主动向其他学科的教师提问,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深度。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醉翁亭记》为例,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时,你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或者翻阅历史书、回忆所学历史知识,挖掘与本篇课文或项目式学习主题相关的语文知识。如历史课本中有关于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的介绍,但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并未谈及欧阳修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庆历新政”的重要意义,通过带领学生回忆和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帮助学生认清理解,感受到欧阳修等人的政治抱负。欧阳修和范仲淹关系亲密,在“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滁州知州[2]。教师在带领学生回忆“庆历新政”后,从澄清吏治到发展农业生产,了解欧阳修在滁州做出的一系列创新,如改革吏治、兴利除弊等,加深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从历史角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佝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三)融合历史知识,创设良好语文学习情境
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历史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将历史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资源,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从良好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内涵。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春望》为例,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设定“探秘安史之乱”的主题,结合跨学科学习主题带领学生观看“安史之乱”的影像视频,由此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带领学生亲身经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场景,感受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回忆安史之乱时国都得场景,以及老百姓的悲惨境况,引导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回忆观看的视频,与诗歌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探秘故事背景,深度理解文本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历史角度带领学生探秘课文的写作背景,从作者写作时所处的背景出发,带领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时,往往只是简单介绍作者,而学生虽然对苏轼比较熟悉,但却不了解苏轼创作时的具体情况,所以通过文字很难理解苏轼的情感[3]。从历史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苏轼三次贬谪的故事,先以故事形式讲述苏轼的一生,重点说明三次贬谪经历:黄州、惠州、儋州,再回到黄州告诉学生《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满怀抱负的苏轼第一次被贬谪时创作的诗句,此时苏轼的心境是苦闷的,但因为刚经历“乌台诗案”,有一定畏祸心理,所以在情感表达上非常隐晦,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通过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心境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字词来感受诗中的情感。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跨学科项目式教学中,历史学科资源与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具有较高融合度,许多课文都可以融入历史学科资源,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角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文化自信素养等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也.初中语文革命文化作品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太原师范学院,2024.
[2]杨丽,王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路径设计——以《梦回繁华》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05):81-82.
[3]张小燕.基于项目式学习探索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以《醉翁亭记》为例[J].中学语文,2023,(29):109-110.